东北石油产量-东北石油价格跟外国比哪个高
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能源来自石油,远超过其他任何能源
。基辛格有句名言
“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
。的确,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今的石油就相当于古代战争中的“粮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粮草被对手拿捏了,战争的胜利将无从谈起。
同样的道理,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石油补给给被敌人切断,交通会立刻陷入瘫痪,不管多先进的战机、坦克等装备,瞬间就变成一堆废铁。因此,从二战之后,
几乎所有国家都十分看重这项战略资源
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
全球7大石油储量大国
,看看都有哪些国家能上榜。
NO.1委内瑞拉
石油储量:3040亿桶
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北部,境内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马拉开波湖地区,东部安索阿特吉州、莫纳加斯州地区、中部的巴里纳斯州及阿普雷州地区,已开采的油田集中分布在马拉开波湖周围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纳加斯三个洲。
委内瑞拉
已探明石油储量3040亿桶
,超过了被大家视为“盛产流动石油”的中东。
占全球储备比例的17.8%
,每日石油储量238万桶,每日石油消耗74.6万桶,
储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为什么同样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石油的中东“石油资源丰富”,而委内瑞拉却长期被称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首先是,原油质量差,开采困难。
委内瑞拉虽然储量世界第一,但这些地下近万米深的石油资源
属于劣质高硫重油
这种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隐藏在地下深处,
不仅极难开采,而且极其昂贵
。而且必须经过提炼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轻油,质量差很多,
只能靠低价策略,卖给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
开采困难和油品质量差造成的二次加工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石油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在世界轻质原油丰富的前提下,油气开采企业当然不愿意开采重油
其次是,设施投资少,开采和提炼技术落后。
与沙特阿拉伯一样,委内瑞拉最初的
石油开采系统也依赖于欧美石油公司
。他们把土地租给欧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红。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
所以委内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规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开采
外资石油公司的税收和租金不断提高,甚至90%的利润都被征收。无利可图的外资只能大量撤出,委内瑞拉也受到了各国的制裁。
而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技术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
。与开采成本高相对应的,是石油冶炼水平低。这些低端油品种的自然利润极低。因此,虽然石油储量最大,但石油销售收入根本无法与其他国家相比。
当然,委内瑞拉的贫穷和美国的制裁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地处拉美,却处处和美国对抗,因此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饱受美国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国都不敢与它交易。而销往其它洲的话,高昂的运输成本,更得不偿失。
NO.2沙特阿拉伯
石油储量:2980亿桶
“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说起沙特阿拉伯,估计没谁不知道,这个远在中东的国家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各种花式炫富的消息而闻名全球。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沙特是名副其实的
“石油王国”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自身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
中东所产石油90%以上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游轮运往欧洲西部,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沙特阿拉伯
已探明石油储量298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17.85%,每日石油产量1052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64万桶,
储量可供其使用309年
尽管,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略低于委内瑞拉,但
其石油都位于传统上可进入的油井内,而这些油井本身就位于广阔的油田内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常规储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随着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特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据榜首的位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
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过1000亿桶石油,有待被发现和开采
NO.3加拿大
石油储量:1700亿桶
一说起石油我们就会想到中东,知道中东拥有着众多石油。而中东很多国家,也都凭借着石油发家致富了,走上了人生巅峰。没有会想起来加拿大也有石油。事实上加拿大的石油多的超出我们想象。
目前,
加拿大已探明石油储量170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9.8%,每日石油产量348万桶,按每日石油消耗221万桶,其石油存储可供其使用210年。
但是,加拿大石油并没有沙特和委内瑞拉关注度高,一方面是因为加拿大石油主要分布在阿尔伯塔省,不过阿尔伯塔省的石油资源虽然丰富,但是
高密度、高杂质、高开采成本的油砂,很难进行开采
,所以在产量上远远不及沙特和委内瑞拉。
另一方面,加拿大的石油
缺乏活力,流通性较差,而且很多公司都是美国总部,相当于是作为一个“殖民地”性质的产油区块,利润被最大程度上的压榨
。也就是说,加拿大的石油行业发展是很不景气的。
根据数据显示,
加拿大98%的原油都是出口到美国
,而且加拿大目前仅有4条输油管道,
管道能力的5/6都是运往美国
,唯一一条管道到港口的目的地也是通过海运到美国。
美国以外目的地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0.8%
。可见,加拿大的原油一直都是卖不到好价钱的,话语权相当于是牢牢地把握在美国的手中。
NO.4伊朗
石油储量:1560亿桶
伊朗,位于西亚,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
伊朗的石油生产史已有100多年了,若持续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进行开采,该国的石油储量还可以维持100年。伊朗石油分布在大约150个油气田,其中许多油气田也是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
伊朗目前
已证实石油储量1560亿万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9%,每日石油产量425万桶,其存储可用202年。
2012年,美国、欧盟对伊朗石油实施禁运,叠加限制外资对其油气项目投资,伊朗在投资与合作、技术输入和硬件设施上均受限,产量急剧下降,最低至270万桶/日。2021年至今,伊朗尽管面临制裁,但仍设法增加出口。
众所周知,美伊谈判已旷日持久,自2021年4月以来,美国和伊朗在维也纳举行了八轮间接会谈,伊朗旨在恢复协议,解除制裁以换取其限制发展核计划;
美国旨在抑制油价,来缓解应对国内高通涨现状。
近期美伊互信姿态释放乐观情绪,叠加英、法、德、中、俄对取消制裁持积极态度,美伊双方达成协议仅一步之遥。
NO.5伊拉克
石油储量:1450亿桶
伊拉克,位于西亚,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邻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
伊拉克已证实石油储量145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8.4%,每日石油产量264万桶,其存储可供其使用453年。
曾几何时,在阿拉伯世界的诸多土豪之中,伊拉克是唯一一个既不缺钱、也不缺水的国家。
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
有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
,更坐拥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自然,伊拉克在独立之后就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
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世界各产油国兴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伊拉克也不例外,原属于外国公司的石油工业被收归国有,这些原本只有少量租借费的产油国,因此收入暴增,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国家。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暴富之后伊拉克的野心膨胀,先后掀起了两伊战争和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倚仗着肥沃的土地和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人完全可以享受如沙特人一样的福利待遇,即便是躺着不干活,依然可以衣食无忧。
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曾经富裕的伊拉克变得满目疮痍。从此之后,几乎浮在石油上的伊拉克,不但没有了昔日的福利待遇,甚至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NO.6俄罗斯
石油储量:1070亿桶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油气盆地。
目前,
俄罗斯已证实石油储量60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例6.2%,每日石油产量1070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20万桶,其储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据区域划分,
俄罗斯石油产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西西伯利亚,是全国产量最大的产区,产量占地区总产量约77%,占全国总产量约45%。Samotler油田是该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罗斯的最大油田。
伏尔加-乌拉尔,是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著名的UralBlend油种,便是根据此地命名。
Romashkinskoye是伏尔加-乌拉尔的一个大型油田,以此油田为代表的伏尔加-乌拉尔地区,整体特征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资源勘探与开发的中心逐渐东移,东西伯利亚或成为未来俄罗斯原油增量的主要来源。
近几年,
欧美对俄罗斯油气工业的制裁主要针对的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海上资源以及难采资源的开发
,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推动本国油气工业的技术进步,
逐步摆脱对欧美国家的设备依赖与技术依赖
NO.7科威特
石油储量:1020亿桶
科威特,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在南部与沙特阿拉伯,北部与伊拉克分别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
科威特
已证实石油储量为1020亿桶
,占全球储备比列5.9%,每日石油产量245万桶,其存储可供其使用453年。
科威特虽然只是个名气不大的小国,但也曾有过辉煌。
在国际油价顶峰时,该国靠着销售石油,一度和土豪国家沙特并肩,成为了全球最有钱的国家之一
但好景不长,油价不会一直处在高位,前两年疫情原因,油价经历历史低点,这直接导致科威特的财政收入被腰斩,因此
不少美媒预言该国就要破产了
众所周知,科威特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石油国家,
该国超过九成的国家收入来自于销售石油,国内超过八成的就业岗位和石油有关
。如果石油产业出了问题,那么科威特的国家稳定就会受到威胁。
况且,科威特政府在油价上行时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把大量金钱花在了给国民的各种福利上,等到现在石油卖不出去的时候,危机就浮现了。
好在现在油价暴涨,行情大好,估计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威特的财政危机。
东北石油局和中原油田,哪一个单位的发展前景和待遇会好一些?
中石油。
1、价格优惠:中石油的价格相对中石化来说更加优惠,中石化的价格相对较高,不太适合一些注重价格的消费者
2、密度高:中石油的油品密度较高,这意味着在同样的体积下,中石油的油品质量更高,对于一些需要加注大量油品的车辆来说,选择中石油更加划算。
3、分布广泛:中石油在哈尔滨地区的加油站分布更加广泛,中石化的加油站分布相对较少,不太方便消费者加油。
东北富得流油的时候,我们还吃不饱饭呢!那东北以前是什么样的?
当然是东北石油局啦!东北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这几个油田都很有前途。中原油田现在已经没什么油了,主要就靠外部项目挣钱,就是去苏丹,阿拉伯之类的中东国家帮他们采油,特别辛苦。而且中原油田的工资在所有的油田里是最低的。已经没什么竞争力了。
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原油田人,看着他逐渐衰落,其实心里挺不好受的。
那个时代决定了东北支援全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东北资源枯竭,设备落后,国家改了发展方向,一比五、一比十的贷款额度,给谁都不会太差。另外东北因为天气的原因,成本太高了。你看看东北产大米的几个地方,哪里不是富得流油。朝鲜战争,东北工业南迁,给了南方太多资源。锅炉厂,电机厂,轴承厂,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军工改过去的。资源给予南方很多。没落主要两个原因,1东北.包括华北平原较多,农耕面积多,常驻人口少。2.东北多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城市没落了。
资源,东北人民真的都用到了吗?钢铁,煤炭;粮食,石油,木材我看到的这些东西八五年前我看到的都是整列火车南下,往北的列车都是空的。我家就在车站附近,一车车原木,煤炭,全是进关的,活我们干了,苦我们吃了,钱你们花了,还要来骂我们,如果南北政策都一样,把山海关砌上,东北现在都能赶赶欧洲了。
咱们东北人自己也不争气。咱不说出去的,就还在东北的,自己心里都有点数。当然南方的发展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可是政策倾斜也占了很大原因。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支援全国。那时出关的火车大多是空车,而进关的全部是重载,粮食,煤炭,木材,石油,全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现在资源没了,没有理了,但你们要纪住,没有当时的东北,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另外你说靠日本的建设,你好好学学历史,没有日本长达14年的掠夺,东北会是这样吗?
东北工业基础是张作霖搞得,后来苏联援助中国放在东北也是因为东北工业化程度全国最高,铁路最多,可以很快发展起来,不要什么都撤日本人,日本占领东北总共才14年,没有张作霖留下的工业基础日本人也没有大作为。我觉得,东北的问题,主要还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具体说的话,东北其实是国家的原材料基地了,比如粮食、石油、木材等。说老实话,既然是粮食基地,那么为国家维持粮食稳定,那是重中之重了。而原材料这种东西,是不可以价高的,比如粮食(比如东北的大苞米)若是涨价,那会引起一连串恶性反应,各种肉类、奶类无不涨价,那很快就会通货膨胀了。而要想富,那得搞工业呀,农业不会富的,农业是保稳呀。
但是呢,要真搞起来工业且人们富裕了,谁还会搞农业?因此,东北所承担的任务,就决定了东北不能发展那么快且也不能像广东那样去发展。另外,以前东北工业“厉害”,但那也是国家政策决定的,因为当时与苏联是老铁呀,所以很多大工厂就建在了东北。实际上,就地缘政治讲,发达的工业不适于放在东北,因为与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不那么稳定的,两个大国相邻之地区,不太适于发展经济呀。一句话:当年东北很牛,不是东北人有多能干,政策而已;现在广东很牛,也不是广东就一定有那么强的能力,也是政策而已。而政策,则取决于国家的方略了。
那个年代东北是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发达,上海是轻工业发达,不一样,你要懂得没有重工业哪来的轻工业。重工业煤,钢铁,机器不能吃,你上海轻工业发达衣服鞋帽,吃得当然要好,创造的利润重工业多,但都上交国家了。工人得的很少。东北是共和国工业之母,上海是轻工业也搞了点重工业,没重工业就没共和国的今天 轻工业是挣钱的,重工业花钱多见效慢,应该是都欠东北的,后来怎么变得真不知道。
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从来没有听说过东北富裕。就是在清朝,江南的丝绣陶瓷也是很出名。还有江南的盐商。我觉得东北三省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中国绝户省;在辽宁最落后的地方的70岁的农村老人早都看淡了香火传承,未来都极可能绝户已经深刻烙入了每一个东北人的心底,感谢城管式的计划生育让东北的未来回归了大自然,为低碳环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北的穷富是几起几落,满清时期东北是富裕的,到东北闯关东的人群中一部分是为了种地,另一部分是因为东北工业化大生产,煤矿,铁矿,和森林的木材开采,需要大量的人力。 由于矿产资源的丰富,所以在东北日俄发动了两次战争,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争夺东北矿产。由于矿产的争夺,反过来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东北的老百姓是富裕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本人统治,这时的中国百姓是贫穷的。
由于日本实行的是以战养战策略,所以那时东北工业是迅猛发展。1947年,48年东北陆续解放后,由于南方当时没有解放,东北又同苏联相连,所以相关援助工业产业落户东北比较多。你说的东北的工业一夜之间就完了,其实他是以下面因:首先是国家的价格双轨制,造成工厂大流血。其次是清理三角债,把东北的资金全部调到南方,而南方资金没有及时回流造成了工厂流尽后一滴血。工厂人员过多,那是因为按照国家的指令接受了79年全部回城的下乡知识青年。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
东北建国前就有比较完善的工业基础了,一五计划投东北是因为有工业基础有产业工人有资源,投进去钱有收益。投在西北戈壁、西南山区、岭南丘陵根本出不了成果。国家投入东北,东北向内地输入了大量资源、人才、钢铁、煤炭、粮食。三线建设东北特别是辽宁支援内地数千个项目。建国初期国家大力发展东北是因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最好,这些家底一部分是张氏父子建设的,一部分是日占时期建设的,虽然被苏联红军抢掠破坏了一些,但是工业设施仍然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要完善得多。我本人先后在河南洛阳和宁夏石嘴山见过大量祖籍东北的工人后代,他们的爷爷辈都是五六十年代去那边支援建设的东北技术工人。可以说,建国初期无论设备还是人才,东北都遥遥领先全国。
儿时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吃肉是奢侈的,穿衣是随意地,玩闹是愉悦的,警察是怕怕的。曾经印象里,持南方口音的人在儿时的映像里都是做一些脏活、累活的人,当地人不做的事,不干的活都由他们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努力、勤奋和善于与人沟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里的大人每日都在工厂上班,到上班的时间自行车潮汹涌,家里只偶尔有些老人,白天几乎看不到年青人,本地人做生意是被瞧不起和说三道四的。
说真话当时东北富确实也富,当时的东北大庆产石油,供给了全国各地,鸡西鹤岗产煤碳,也供给了全国各地。东北是大粮仓,粮食供应给了全国各地。东北的林业伊春大兴安岭,木材也都供应给了全国。军工设备也是为了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时都是无私奉献给了全国各地,当地的居民还都是正常的凭票供给制,日子过得也挺艰辛。感谢作者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那个时期那个年代的那个人的真实故事,挺感人的,也比较真实。
东北下一个致富点,就是把东北的蔬菜品种,老品种的种子收集好,进行良性改造,提高产量,供应全国,大家都知道,特别是东北人,知道,东北的蔬菜下来以后,大家都爱吃原产地蔬菜,因为口感特别好,南方的蔬菜很硬,做起来没香味,吃起来口感没有东北菜好吃,这是因为东北的无霜期短,动植物在东北生长,必须储存大量的糖和脂肪,这样东北的,动物与蔬菜生长起来就会缓慢,但储存的营养价值会高一些,口感就会好,所以东北应该,发扬这一优势,搞好育种,我相信这是另一个致富点,南方的蔬菜,使用高科技手段,尤其是以色列的无土栽培技术产量非常高,但口感不好,我想除了太空种子育种,是一个发展方向,第二个大面积可以提供优良种子的基地,就在东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