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国石油今日油价多少-济南中国石油今日油价多少钱一升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山东东营GDP为4209亿,总量排名山东省第8位,但是人均GDP高达 192721元 ,位居全国第一位。

而东营的人口仅为220万, 可以说,人口过少,是阻碍东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在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东营人口只有220万的?

我总结一共有四个原因:

1、产业单一

提到东营,不得不提炼化,提到炼化,东营已经形成了特别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一部分是胜利油田的大国企,一部分是以地炼化工为核心的市场化私企民企。

正因为产业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导致东营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人口严重不足。

2、成功避开京沪大动脉

从京沪铁路到京沪高铁,东营成功错开了,众所周知,人口大市基本上都建立在国家的交通主干道上,从京沪铁路的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再到京广铁路的石家庄、保定、郑州、武汉、长沙、衡阳、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因为交通发达,所以也聚集了人口和产业。相反一些不再国家主干道上的城市,人口往往是净流出的。

3、虹吸效应

东营和滨州,人口都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省会城市、以及天津、北京、青岛等城市,对东营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本地没有很好的工作就业机会,所以,都愿意去外地发展,包括在东营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都会迁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天津等城市。这里还要提到一点,当年东营有一座非常好的大学,叫做中国石油大学,是山东3所211大学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被迁到青岛去了。这也是东营被大城市虹吸的一个典型现象。

4、东营滨州内耗

其实山东分为17个地级市,行政成本过高,目前莱芜已经被济南合并,东营和滨州也应该合并成一个城市,因为东营滨州两地的产业、经济、人口、文化都是一样的,在这合并之后,两城市的资源优势互补,能够更快发展,而不是目前两个城市在争抢资源,导致两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不足,很多优势产业没法做大,如何吸引人口?

综上所述:

目前,东营了迎来了一些机遇,京沪东线的方案出台,东营在交通地位上会显著提升,也会吸引一些产业来东营,当时,当前东营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在培育一个优质的大学,因为未来的经济是靠高 科技 来驱动的, 没有高 科技 ,城市就没有未来。

1是在东营赚了大钱的,都到青岛,威海,海南等买房了。2是胜利油田十多年不招工了,职工子女都到外地或者老家就业,由于油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油田退休职工也跟着孩子走了。3是油田持续搞提前内退,这样退休的也好,内退的也好,回老家的,到外地做生意等,也都离开油田。4是油田住房小,持续得不到改善,很多人都到外地买房了。5是西城环境还是很差的,在西城上班的对东营政府有看法。6是油田十多年没涨工资,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7是油田在效益不行的情况下,一直在宣传鼓励个人走出去。8是东营这里的空气治疗真心的不咋地。9是大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一些好的企业都到大城市发展了(除了靠油活的企业).10是东营这些年的政策矛盾,想靠油田搞装备和石油化工城,又没有牛逼的化工技术,就利华益能搞得像样,技术还是杜邦的,其余的只能说粗加工。11是没有一个是有灵魂的企业。人均GDP全是化工厂的有钱人托着,大多数是被平均的。12是东营市没有利用好胜利油田这棵树,中国石化的各种投资建厂全国开花,为什么东营没有?

东营是一个移民城市,60年代国家在一个叫东营村的地方发现了油田,于是大规模开发,那时东营这个地方人口一万人都不到,83年建立东营市,全市(包括广饶、利津、垦利三个县)也就八九十万人口,如今人口已达到217万人,GDP4000多亿,全山东第八,人均第一。东营发展到今天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劳动者艰苦奋斗换来的,生产的大量石油运往四面八方,支持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如今东营因产业结构调整出了点问题,那都不是事,综合比较东营优势远远大于劣势,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未来潜力很大!

东营和滨州,之前本同属于惠民地区,分家之后,现在却成了一对苦命的兄弟。东营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然人不多,可人均GDP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东营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而滨州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联动性不足,18年更是成为山东省唯一个GDP负增长的城市。其中,人才匮乏成为了两市经济发展的一主要制约因素。

10年前以两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现给两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今山东省更是提出了建立发展“东滨都市圈”,但不论是所涉及的人口数量还是面积规模,都无法与“省会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相比,而且对引进优秀人才和各方投资的政策也缺乏更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市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注定要携手共进,一同面对各种困难。

本人的一个幻想(不喜勿喷):

邹平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又属省会都市圈的范围,邹平现在铁了心地想向省会发展。如果将邹平市划归济南或淄博,滨州剩下部分和东营合并,利津划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博兴和广饶全部撤县设市或区,新成立“东滨市”一定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什么不走,留在东营干嘛。物价消费让油田的前几年带动的全省前茅,谁消费的起,人均消费是很高,估计全国也能排上号,可是如果出去那5%的超高收入,15%的油田持平收入,你知道剩下的底层人员工资多少,也就够吃饭了,房子都买不起。东营现在还有几个好点的公司,几个号称500强的企业破产,其余的企业也不好过,基本都不招人了,能去哪?只能出去,能有人才怪

我是胜利油田的职工,我退休也打算回老家养老。东营没有啥可留恋的,有钱全建在东城了,西城跟郊区似的。去东城买房子吧太贵了,又不缺地房价呼呼的涨。油田把这些为石油发展出过力的油鬼子都当累赘撇出去不管。多少石油工人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想想都心酸。

下面我来讲一个“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故事1、油田的孩子初中不能考地方的高级中学,同样的卷子油田的孩子上高中分数高出地方一大截;

2、地方政府领导现在努力想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相对于周围的城市无论环境和用工真的没有任何竞争力;

3、石大怎么搬到青岛去的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东营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4、油田整体看来现阶段效益非常不好,油价是一方面,政策更关键;

5、油地关系……为什么大庆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胜利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深入,太复杂;“油地共建”是美好的愿景,油在前,地在后,你掏钱给我发展就是油地共建;你不能不掏,你也不敢不掏,不掏你试试!名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哦,想要啊,掏钱,继续掏钱……可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6、人口少,GDP高,人均GDP更是超高,但这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的数字 游戏 ,这个人均GDP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有意义吗?“啊?很惭愧啊,我又拖了大东营人均GDP的后腿了,我只能年年被平均;

希望油田资源枯竭之前,东营能真的像现在经济统计的数字那样好看,城市产业能蓬勃 健康 的发展,不要像某些人口中的那样:“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与油田共存亡”,这是病毒、是蛀虫,油田资源枯竭你哪里有活路?

一点浅见陋识,诸位见笑!

我就是青岛人,来东营13年,感觉东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车是越来越多,原来的南一路根本不堵车,现在要等4个红绿灯。济南路门面房确实关门很多,但这种情况不只是东营遇到的,个体商户面临网购、外卖等线上冲击是很多城市都有的普遍现象!油田萧条了,东营市地方还是有钱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很多人都觉得青岛、济南很好,总觉得外边的月亮很圆,个人不赞同,也许这些城市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东营有东营的优势,石油装备、化工、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有基础,地处黄河入海口 旅游 、海运也有潜力,只要市政方针正确,东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提几点建议吧,建议市政府能把东营的公交系统发展起来,公交车多开几班;东营人口能集中一下就更好,人口太散了,东营是不缺地,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城市的特点就是人口集中;高铁早日开通,让东营人在家门口就能做高铁,去青州的高铁站看看吧,停车场都让鲁E牌照占领了;引进2~3所本科院校哪怕是三本四本也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让东营有大学,有文化底蕴!!!

身在东营,不诋毁东营,不唱衰东营,热爱东营,建设东营!!!!!!

利群的关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东营有钱人大部分去东城买房了,西城油田的职工大都走出西城了,剩下些普通打工的,有钱人一平均以为工资都很高,结果真正拿多少工资底层打工的才知道,利群的衣服鞋子是买不起,只能逛逛万福来,结果只能利群只撑不住!

也不能说东营人口越来越少!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营人口18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118万,后来听说到了120万……不过这两年确实走了不少人,但是并没有说的那么多!很多人觉得东营越来越不景气,是因为西城的济南路逛街的越来越少,商铺关了很多!这个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东城没有商业圈,东城人都去西城逛街,所以济南路很热闹,但是现在东城商业圈也越来越好,东城人去西城逛街的很少了,再加上网购也很方便,就给人一种东营人越来越少的感觉!另外因为东城环境好,越来越多的人在东城买房子,但是东城地广人稀,西城人口少了,东城也不容易看出人口多来,所以显得人口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原因是东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缺少了高校这个带动点,另外东营铁路非常不发达,东营人外出和外地人来东营非常不方便,导致东营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不过东营人相对还是比较富裕的,贫富差距没有外地那么大!东营能否振作起来发展,要看领头羊是否真心实意为东营办实事!东营这些年更换领导太频繁,导致一直不能有什么好的项目落地,也是制约东营发展的一个原因!希望国家不要频繁给东营更换领导了,最起码一个领导能稳定个五年吧!

最近中国石化怎么了?怎么一路下跌啊?请专家点评这支股票!!谢谢!!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

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

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

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

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

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

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

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

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

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

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

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

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

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人口老龄化。

2014年,东营60岁以上人口为35万人左右,在当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

坦率地说,东营人口老龄化,已经是难以挽回的事态。

这或许才是东营真正的衰败。

石油的发现使得大量工人纷纷前来,高校的搬迁带来了大量的教师与学生,火车站促进了东营与其他地方的商贸交流。

但是,这一切似乎停了下来,石油带给东营的,只有这么多,剩下的需要东营自身创造的,很显然,东营创造不出来了。

于是有才能有技术有野心的人选择用脚投票,离开了这座城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是一个标志,而人口老龄化则说明,东营难以吸取年轻人口。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难以离开。

东营的兴起,是自然蕴藏的石油资源。

但东营的衰败,应该是,原本眷顾给东营的优质资源与优秀人才,决意离开吧。

如果您到外地,别人问你是哪里人,说东营的话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果说胜利油田,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东营市的知名度还是需要油田来打响的。

现在我对悟空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东营也算资源城市,依托于胜利油田,而且所有的建设也是让步于油田,所以在东营你想不到的地方都会出现油井,抽油机也许在小区里,也许在路中间。并且,东营市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最高的城市,这项荣誉得益于油田职工的贡献,所以毋庸置疑的是东营肯定是:“成也油田”。

那么能不能“败也油田”,就得看东营的经济构成,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方向了。炼油,化工,轮胎,有色金属是东营经济的支柱,如果哪天没有油了,估计炼油厂肯定是不存在了,而其他的又是高污染行业,所以东营如果在石油枯竭前能转型成功,也许还行,反之不容乐观。

反正我是不看好东营的,地方和油田矛盾太深,东营市人员构成复杂,治安不是很好是主要原因。

知道2017年油地经济比例吗?1:9,确切的说是11%:89%,地方经济早已经是东营的主体了。其实现在油田包括之前,油田的收入绝大数贡献给中央了,地方获得的并不多,油田的贡献在于东营最初的基础设施是依托油田建起来的,东营最初的高消费人群也是油田职工,带动了地方经济最初的发展,当然还有全省前列的高物价。

现在油田确实已经有些没落了,而东营还没有败!我们现在已经不提油城了,现在东营的目标定位是: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也已经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到149家。东营现在的支柱产业是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产业”,现在石化产业很大一部分是用的进口原油,质量比油田的好,价格还低。东营的石油装备制造国内外闻名,装备制造业最集中的东营区的石油装备产业规模占到全省的80%、全国的30%。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达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东营正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现代高效农业、文化 旅游 产业“四大潜力产业”。这几年东营正大力发现这几大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航空航天为例,建设了中国商飞试飞基地,C919正在这里试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正在建设,空客中国再交付中心也有望落户东营;高效农业去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看看就能看到东营农业的未来了……

说东营败也油田的朋友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东营成于油田但不是败于油田。败也是败于他自己。东营市的许多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本来应该是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实际上不是当地人本位主义严重吃地皮行为成风。建市多年还油田地方经纬分明油田人一直没有被真正的被看成是东营市的居民。更不要说是外地来东营的务工人员。东营不消灭地痞文化是会严重影响东营未来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连“东营”这个地名都没有听过,不知道它在哪个犄角旮旯,但说到胜利油田,它的名声却如雷贯耳,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胜利油田的大本营就位于东营市。

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

1955年国家在华北平原勘探石油。1961年,在东营村(记住,东营是一个很小的地名)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2年,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随后,大规模的石油会展开始了,大量的石油技术人员、工人及其家属涌入今天的东营境内。 1950年开始,今天东营境内的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东营地级市建立。198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正式成立,机关主体位于东营市。因此,胜利油田和东营关系是,先有胜利油田,后有东营市。

东营的经济发展

因为有胜利油田的存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行业规模巨大,极大地带动及当地的经济发展。2017年东营市GDP达到3800亿元,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20万的地市来说,经济规模很大了,因此其人均GDP名列国内前茅,人均生产总值177376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26271美元。

2017年,东营2235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为11%。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量也很高,石油开采和加工业成为了东营的经济支柱。

非也,非也。东营成也油田,败就不会说了!东营炼化产能能炼胜利油田三个的年产量,实际炼油田两个的年产量。假如油田大规模裁员下岗达百分之五十,将对东营经济近乎毁灭性打击。油田人消费量的占比远大于GDP的占比。文化建设也领跑东营市,与济南青岛看齐。没有了油田的东营市,只好和莱芜并肩了!

就一句话!没有了石油,东营就是一个村!转型失败!看看这几年东营还有几台提油机在运转?!自己开采的石油比进口的还贵!难怪每年两桶油都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再看看这里面东营市几个县区的发展,别的不很清楚,广饶哪有发展。简直就是倒退。除了不停的申请各种城市的荣誉称号,狂提房价之外,别的还有啥?一个人口五六十万的小县城,房价都万元左右,简直就是扯蛋。轮胎化工企业接连倒闭,烂尾楼不断出现。就连惠及民生的中医院和开发区卫生院的大楼三年还没有建起来,徘徊在烂尾的边缘。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东营确实成于油田,但是没有败于油田。因为目前东营市还是在正常发展,生产总值受到油价带来的油田产值减少的影响,但是没有败落,因为还有其他的产业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说东营败于油田是不对的。其实东营一直在发展油田以外的产业,虽然有些企业和油田的关联度比较大,但是也可以向外发展。所以胜利油田作为央企,对东营市的影响虽然很大,还没有达到可以衰败东营市的地步。

所以我们相信,东营市也会逐步加大其他替代产业发展的,因为有 历史

教训的。

以前叫惠民地区,归滨州管,早一批来的油田人都知道东营这片最擅长的是要饭,饿人的事太正常了。后来大量油田人口涌入,当时的油田的待遇好,工资高,直接带动消费,尤其是90年代末大量东北和南方地区的人涌入经商。东营经济飞速发展,带这个时候东营本地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直到21世纪,国家大改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有公检法,学校医院等等。而且房地产崛起,东营靠卖地皮发家一大批。有了资金从而各类企业也都崛起,反而油田天天改革走上下坡路了。油田是资源型城市,虽说天天喊生态 旅游 型但是拿出手的没几个地方。

说这话的人肯定是地方的人!成于油田是肯定的!败于油田是谬论!因为,东营立市是因为油田的发现发展,因为油田的产值,会战的人口和中石油的投入,否则,以当地的农业,人口数量绝无可能挤身于地级市的层面!东营市依靠油田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选择了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炼化企业,一方面把装备销售到油田企业,东营市的发展少了油田成吗?你们把油田和地方切割的如此干净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还是少些夜郎自大吧!

胜利油田是什么行政级别的企业

中国石化05年实现收入7991亿元,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22.6%,每股收益0.456元(香港会计准则0.472元),符合预期。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反而同比下降2.8%,主要是炼油业务受制于政策亏损较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长期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甚难体现。作为A股市场旗帜性企业,公司股改日益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构成安全边际,维持推荐评级。

勘探开发一枝独秀。受益于原油价格高涨,2005年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9亿元,同比大增213亿元。原油产量基本稳定,平均实现销售价格2,665元/吨(约45.9美元/桶),同比增长36.2%;天然气产量提高14%,平均实现销售价格673元/千立方米,同比提高9.3%。上游经营收益占全部经营收益的比例达到70%。

炼油亏损大,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增利减。2005年中国石化汽柴煤油产量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亏损较大,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的特征比较明显。

股改迫近,维持推荐评级。长期估值受矿产资源税制、成本项目变化、上游发现、汇率、行业竞争格局演变影响远大于短期的炼油毛利变动。公司06年受益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程度较为有限。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增长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考虑对价预期,维持推荐-A评级。

一、上游业务地位突出

2005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68亿,占全部经营收益的70%,地位较2004年更加突出。成品油价格管制使中国石化更像一只原油股。

二、炼油补贴后仍亏损35亿

中国石化2005年汽柴煤油产量同比增4.58%,但受制于成品油调价不到位,炼油事业部计入94亿元的补贴后仍有35亿元的经营亏损,较04年经营收益减少94亿元。炼油毛利1.32美元/桶,较2004年的3.86美元/桶下降2.54美元/桶,或65.8%。

三、营销板块通过内部价格调整补贴炼油导致部门收益下降,化工景气逐季下滑

营销和分销业务量同比增10.5%,达到1.05亿吨,批发比例下降而零售比例提高,垄断优势显现。但全年经营收益下降43亿元,至104亿元,可视作系统内不同部门之间的补贴和转移。

化工业务规模继续扩张,但景气度下降。05年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6%、22.3%、11.6%、11.7%,但石油价格暴涨对下游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多数石化产品毛利空间受到挤压,全年化工经营收益同比减少44亿元,四季度单季已经出现小幅亏损,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9%降到四季度的7%,景气度下降趋势已成。

四、发现特大型整装海相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探明储量2,510.7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1,883.04亿立方米,具备商业开发条件。规划到二零零八年实现商业气量40亿立方米/年以上,二零一零年实现商业气量80亿立方米/年,并配套建设川东北至山东济南的天然气管线。该气田的发现扩大了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为未来增储上产创造了条件。

五、增加资本支出

2005年公司资本支出587亿元,其中勘探及开采板块230.95亿元,炼油板块141.27亿元,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已全面建成投用;营销及分销板块109.54亿元,西南成品油管道全线建成投用,通过新建、收购和改造加油站、油库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全年净增自营加油站786座,巩固了市场主导地位;化工板块资本支出93.86亿元,分别用于茂名乙烯扩建、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的PTA改造、化肥原料煤代油改造;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11.64亿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另外,上海赛科和扬巴乙烯两大合资项目顺利投入商业运营,计入资本支出26.02亿元。

2006年计划资本支出人民币700亿元。其中:勘探及开采板块298亿元,炼油板块146亿元,化工板块125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110亿元,总部及其它21亿元。

六、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启动

公司盈利受益于新机制的远景可以谨慎乐观,但短期存在相当不确定性。05年炼油业务亏损130亿元,与我们估计的120~150亿元相符,如果原油价格变动不大,3月26日的成品油价调整大致可令中石化的炼油业务盈亏平衡。但05年的WTI均价为56美元/桶,06年一季度已经较05年平均数上涨了12.9%,达到63.64美元/桶,米纳斯现货价较05年均价上涨的幅度更大,为22.9%,达到63.28美元/桶。按照油品定价机制配套改革方案的设计,这样的原油价格水平下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应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如果原油价格不从目前位置回落,成品油出厂价未来仍需继续上调。

七、注意长期因素

目前市场对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提升炼油利润从而带来炼油、炼化尤其是一体化公司估值上升的关注度高,而对一些从更根本、更长远角度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注意不足。实际上,炼油业务作为整个石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地位和重要性不仅低于上游的勘探开发,甚至也低于下游的渠道价值,05年三季度罕见的全球炼油高毛利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常态。和加工制造环节所能提供的有限附加价值相比,矿产税制的显著调整、汇率的明显变动以及未来石化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化,更有可能从长远影响公司的估值,这些因素基本为负面。只有勘探开发的重大发现,才是能够从根本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的事件。

八、股改对价提供中短期安全边际

06年原油价格上升的收益扣除特别受益金后与化工毛利的下降构成对冲,预计06、07年EPS0.47、0.50元,以10倍市盈率计,价格中枢5元附近。作为旗帜性公司,股改日渐迫近,可能支付的对价提供了投资的安全边际,维持推荐-A评级。

济南到开封自驾游

胜利油田是属于中央直属的企业。

胜利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统称。

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以及新疆、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

扩展资料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胜利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后,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导致产量滑坡、成本高企,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胜利油田把价值思维、效益理念贯穿勘探开发全过程,算清效益账、多干效益活、多产效益油,2017年生产原油2341.6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遏制住了低油价以来油气产量下滑的态势;全年新增经济可采储量2532万吨、替代率110%,可持续发展基础得到改善。

百度百科-胜利油田

济南至河南洛阳和开封自驾4日游

第一天

6:30出发

6:50有济南零点进入济南北绕城高速,限速110千米每小时

7:42进入聊城服务区,出宫15分钟,休息。

8:30进入聊城收费站,交费80元进入309国道,限速80千米每小时,部分路段40千米每小时

8:35分进入河北省馆陶服务区交费10元

9:20进入收费站,交费10元

9:35进入邯郸市区,

9:48进入京珠高速公路,收费10元,至此行程260千米,京珠高速路况较差,限速120千米每小时

10:05进入磁县服务区,加油110元,4.65元每升

10:20进入京港澳高速河南段,限速120千米每小时 ,收费15元,中途堵车40分钟

后通过郑州黄河大桥,全长9848米。

12:30进入连霍高速公路,限速120千米每小时,此时距离洛阳122千米。

13:40进入巩义服务区,

14:40抵达洛阳,行程615千米,高速公路收费145元

15:30开始游览龙门景区,门票80元每人,公园内有电瓶车,票价有2元4元6元,不值,不累别坐。龙门景区包括龙门石窟、香山寺、白居易陵墓。

17:50入住洛阳航空大厦(两星级涉外宾馆)。

18:30分在洛阳航空大厦中餐厅享用自助餐38元每人,很值!

第二天

8:00由洛阳航空大厦出发前往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8:15在洛阳市郊中国石油加油站加油100元,油价4.65元每升

8:50抵达黄河小浪底风景区,门票40元每人,雇导游一位30元

10:00乘船游览黄河小浪底水库,在高峡平湖上荡漾145分钟,船票60元每人,

12:25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驱车回洛阳

13:30在310国道旁东北司机之家饭馆吃饭,花费73元

14:20抵达白马寺,门票35元每人,捐香火30元,请佛珠50元,买扇子5把50元,唐三彩两套50元

17:00回到洛阳航空大厦,

17:50出门寻一家自助餐厅吃火锅,38元每人,不值!后悔。

第三天

8:30驱车由207国道前往嵩山少林寺(登封市境内),距离洛阳80千米,途经收费站交费10元,

10:00抵达嵩山少林寺,门票100元每人,嵩山少林景区内有电瓶观光车,票价5元每人,很值,可以放心乘坐,司机态度很好,义务讲解。

11:00座索道上三皇寨,索道票价双程60元每人,是进入三皇寨景区的唯一方法,索道用时20分钟,值!

三皇寨,嵩山景色果然名不虚传,如登天。

15:30由郑少洛高速公路由登封迁往开封,

17:00抵达开封收费站,交费55元。

17:45路拾一导游,后游开封铁塔公园,门票20元每人

18:20吾登铁塔,铁塔共13层168集,门票10元。不值。劝没充分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准备的同志不要轻易尝试,为了您的金钱和代步工具——腿,也不要攀登铁塔。

19:00入住汴京饭店(三星级)三人套间,298元每天,实在是太差,仅仅是比露宿街头好点。

第四天

8:00开始游览延庆观(中国三大名观之一)门票元每人

天波杨府(八十年代新建)门票

龙亭公园(北宋皇宫就职,清朝重建)门票

大相国寺(武则天之子主持修建)门票

11:15起程回济

11:45中途家有160元,单价4.60元每升

13:00进入鲁豫收费站交费35元,进入山东省,

15:40抵达济南北收费站,交费145元

此次河南之行共行程1486千米,历时4天,取得圆满成功,是我家旅行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