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价格行情走势-棕榈油价格行情分析预测
1、*ST华塑(000509):
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6.93%、4.73%、0.39%、0.23%。
批发、零售针纺织品,农副产品(不含棉花、蚕茧、烟叶、粮油),普通机械及配件,日用杂品、金属材料(不含稀贵金属),百货,仪表,仪器及配件,棕榈油;种植业;养殖业;房屋不动产租赁;化工产品及原料(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金属制品、矿产品;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2、德联集团(002666):
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0.91%、1.02%、0.98%、1.09%。
3、赞宇科技(002637):
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23%、1.06%、0.96%、1.12%。
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料是棕榈油、棕榈仁油等植物或动物油脂。
4、金龙鱼(300999):
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18%、1.09%、1%、1.11%。
厨房食品有食用油、大米、面粉,饲料原料有豆粕、麸皮、米糠粕,油脂科技产品以棕榈油油脂为原料生产的油脂基础化学品。
5、晨光生物(300138):
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03%、0.98%、0.83%、0.85%。
股票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分为下面四点
1.股票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股票的最原始作用就是筹集资金。通过发行股票, 股份公司可广泛地吸引社会暂时闲置的资金,在短时间内把社会上分散的资金集中成为 巨大的生产资本,组成一个“社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而通过二级市场的流通, 又能将短期资金通过股票转让的形式衔接为长期资金。正是基于这个特点,现今世界上 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来组织股份有限公司,以 经营工业、农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中的一些大企业。我国一些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 主要目的也是筹集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
2.通过发行股票来分散投资风险。发行股票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分散投资风险。无论 是那一类企业,总会有经营风险存在,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 不明朗,技术工艺尚待成熟和稳定,在经营过程中,其风险就更大。对这一些前景难以 预测的企业,当发起人难以或不愿承担所面临的风险时,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将风险转 嫁或分摊与他人,而通过发行股票来组成股份公司就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一个好方法。即 使投资失败,各个股东所承受的损失也就非常有限。
3.通过发行股票来实现创业资本的增值。在股票发行市场上,股票的发行价总是和 企业的经营业绩相联系的。当一家业绩优良的企业发行股票时,其发行价都要高出其每 股净资产的许多,若遇到二级市场的火爆行情,其溢价往往能达到每股净资产的2~3倍 或者更多,而股票的溢价发行又使股份公司发起人的创业资本得到增值。如我国上市公 司中国家股都是由等量的净资产折价入股的,其一元面值的股票对应的就是其原来一元 的净资产。而通过高溢价发行股票后,股份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就能提高30%甚至更多。
套利对冲是什么意思
不是。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占全球供应量的一半以上,截止2022年11月21日,受棕榈油价格一涨再涨的影响,甘油价格也稳步上推又到了历史高位,因此两者是行情不是相反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何识别期货市场上的逼仓现象?
问题一:套利 和 对冲的区别? 套利和对冲都属于“买强抛弱”的性质。对冲的范畴更大,一定意义上来说,套利也是一种对冲形式。
套利,更多的做的是属于“纠正市场内在的错误、不合理,使之回归合理”,很多时候都是类似于“逆势”交易,一般要求套利品种之间要有高度的相关性,也就是同涨同跌,赚取的是相对利润。比如,最近的空豆油多棕榈油,豆油棕榈油齐涨齐跌,但是棕榈油涨的多一些,这个套利就赚钱。
而抛开套利的部分,一般意义的对冲都是一种买强抛弱的交易,属于“顺势”交易,不一定品种之间有相关性,只需要波动性的强弱即可。比如,有人今年做多铜空棉花就是对冲。没有高度相关性一般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就是可能两个品种都赚,也可能都亏。
问题二:在现货交易里面,对冲套利是什么意思? 买个多买个空 涨了卖多跌了卖空 就这么简单
问题三:如何理解套利和对冲,套利和对冲有什么区别 套利,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并卖出或者卖出并买进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
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它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
套利是一种主动性的利用机制上存在的机会去捕捉盈利,而对冲更多的是为了控制风险。
问题四:如何通俗的理解套利和对冲 套利是利用不同期货(相同期货不同时间或强相关期货等),做相反操作,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对冲是相同期货,相反操作,主要目的是规避风险
假设一种期货A,以及与A相似的期货B
在买入A的同时买空B。因为A与B相似,所以两者价格走向是相同的,但两者的波动不同,在波动间赚取利润的交易操作称之为套利
这里举的是强相关期货套利,还有相同期货不同时间以及相同期货不同市场等套利方式
而买入期货A的同时,买空期货A。价格上涨,买入收益对冲买空损失,价格下跌,买空收益对冲买入损失,此为对冲风险
其实,套利和对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各自的主要目的不同
问题五:对冲套利的区别 在现代的《金融学》或《投资学》教科书中套利是个常识概念。从交易者目的角度去解释,套利指套取同质或强相关交易品种不同定价的价差;从交易者行为方式角度去解释,套利指同时买入及卖出同质或强相关交易品种,意图规避系统风险,而这就是对冲。对冲套利成立的事实基础与价值投资依托的“价值回归”路径其实在理念上没有区别,只是风险回避的方式存在本质区别。
问题六:现货黄金中对冲套利是什么意思 套利一般特指期货市场上的参与者利用不同月份、不同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差价,同时买入和卖出两张不同类的期货合约以从中获取风险利润的交易行为。它是期货投机的特殊方式,它丰富和发展了期货投机的内容,并使期货投机不仅仅局限于期货合约绝对价格的水平变化,更多地转向期货合约相对价格的水平变化。
1.套利的形式
(一)跨期套利:跨期套利是指同一会员或投资者以赚取差价为目的,在同一期货品种的不同合约月份建立数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部位,并以对冲或交割方式结束交易的一种操作方式。 跨期套利属于套期图利交易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际操作中又分为牛市套利、熊市套利和蝶式套利;
(二)跨市套利:包括同一商品国内外不同市场的套利、期现市场套利等;
(三)跨商品套利:主要是利用走势具有较高相关性的商品之间(如替代品之间、原料和下游产品之间)强弱对比关系差异所进行的套利活动.
2. 对冲的定义
对冲分很多种,本意是一种双向操作。经济上的对冲都是为了达到保值的目的。进出口贸易中的对冲是指进出口商为避免外币升值所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在汇市上购买外币,购买数量与其进口 商品需要支付的外币等值;期货上的对冲是指客户买进(卖出)期货合约以后,在卖出(买进)一个与原来品种数额交割月份都相同的期货合约来抵消交收现货的行为,它的要点是月份相同,方向相反,数量相同。
3.对冲与套利
在现代的《金融学》或《投资学》教科书中套利是个常识概念。从交易者目的角度去解释,套利指套取同质或强相关交易品种不同定价的价差;从交易者行为方式角度去解释,套利指同时买入及卖出同质或强相关交易品种,意图规避系统风险,而这就是对冲。
对冲套利成立的事实基础与价值投资依托的“价值回归”路径其实在理念上没有区别,只是风险回避的方式存在本质区别。
问题七:什么是对冲交易? 对冲交易 对冲交易即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行情相关是指影响两种商品价格行情的市场供求关系存在同一性,供求关系若发生变化,同时会影响两种商品的价格,且价格变化的方向大体一致。方向相反指两笔交易的买卖方向相反,这样无论价格向什么方向变化,总是一盈一亏。当然要做到盈亏相抵,两笔交易的数量大小须根据各自价格变动的幅度来确定,大体做到数量相当。市场经济中,可以做对冲的交易有很多种,外汇对冲,期权对冲,但最适宜的还是期货交易。首先是因为期货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同样规模的交易,只需投入较少的资金,这样同时做两笔交易成本增加不多。其次是期货可以买空卖空,合约平仓的虚盘对冲和实物交割的实盘对冲都可以做,完成交易的条件比较灵活,所以对冲交易也是在期货这种金融衍生工具诞生以后才得以较快发展。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对冲交易 hedge。亦作:套利交易。名。为了避免金融产品投资损失所采用的交易措施。最基本的方式为采用买进现货卖出期货或卖出现货买进期货,广泛使用于股票、外汇、期货等领域。对冲或套利交易的初衷是降低市场波动给投资品种带来的风险,锁定已有投资成果,但很多专业投资经理和公司将其用来投机盈利。单纯进行对冲投机的风险很大。另为:hedging。 下面以期货对冲举例说明其操作方法。 期货市场的对冲交易大致有四种。其一是期货和现货的对冲交易,即同时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上进行数量相当、方向相反的交易,这是期货对冲交易的最基本的形式,与其他几种对冲交易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这种对冲交易不仅是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同时还要在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其他对冲交易都是期货交易。其次,这种对冲交易主要是为了回避现货市场上因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而放弃价格变化可能产生的收益,一般被称为套期保值。而其他几种对冲交易则是为了从价格的变化中投机套利,一般被称为套期图利。当然,期货与现货的对冲也不仅限于套期保值,当期货与现货的价格相差太大或太小时也存在套期图利的可能。只是由于这种对冲交易中要进行现货交易,成本较单纯做期货高,且要求具备做现货的一些条件,因此一般多用于套期保值。 其二是不同交割月份的同一期货品种的对冲交易。因为价格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同一种期货品种在不同的交割月份价格的不同形成价差,这种价差也是变化的。除去相对固定的商品储存费用,这种价差决定于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买入某一月份交割的期货品种,卖出另一月份交割的期货品种,到一定的时点再分别平仓或交割。因价差的变化,两笔方向相反的交易盈亏相抵后可能产生收益。这种对冲交易简称跨期套利。 其三是不同期货市场的同一期货品种的对冲交易。因为地域和制度环境不同,同一种期货品种在不同市场的同一时间的价格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并且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样在一个市场做多头买进,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做空头卖出,经过一段时间再同时平仓或交割,就完成了在不同市场的对冲交易。这样的对冲交易简称跨市套利。 其四是不同的期货品种的对冲交易。这种对冲交易的前提是不同的期货品种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如两种商品是上下游产品,或可以相互替代等。品种虽然不同但反映的市场供求关系具有同一性。
问题八:现货交易中,什么是AB仓对冲套利? 前海“融亨石油”pec178官网有介绍,贵金属中的套利方式是代理两个平台,同时下单,一个买涨,一个买跌。达到满意的点位后同时平仓。 这样只亏了手续费。对冲套利简单的说两个品种的品种的价格肯定是存在差价的 ,两个方向的操作,亏损的只是手续费,赚的就是其中的差价利。
问题九:对冲套利是什么? 所谓的对冲就是指在同一个价位进行买涨与买跌两个单。不管是涨还是跌都不会亏损,只扣除手续费而已
我理解的逼仓就是在合约将要到期的时候,多头或者空头采取抬拉或者打压的方式,逼迫对手平仓,实现获利,因为期货是零和博弈,对手不平仓自己就无法将账面利润转换为实际利润;最近几年没有什么逼仓事件发生,我认为逼仓有几个前提:
1.合约即将交割,
2.交割月持仓量依旧巨大
3.价格偏离现货太多
满足这几个条件的话,可能会发生逼仓事件,因为近几年没有发生,只能给你找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1.最著名的逼仓典型——327国债。
国债期货最早由上海证券交易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 八日推出,只向证券商自营开放,后来才向公众开放。进入一九九五年达到其鼎盛期。也在其鼎盛期出现两个风险事件,“314、327”国债期货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 327”事件,有关当事人至今还在押中。
随“327”国债贴息消息明朗及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财政部新债发行量消息公开,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封盘失败 后蓄意违规,十六点二十二分开始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327合约暴跌3?8元,当日开仓多头全线爆仓。事后有关方面宣布这个时段交易无 效,并将蓄意违规者管金生逮捕入狱。国债期货严重透支交易是期货市场违规操纵最极端表现,是对整个市场的愚弄,为市场各方不难容忍,有关人员为此失出了沉重代 价。助长327事件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泛用保证金制度,国债期货收取的保证金率仅为1%,过低的保证金助长了投机气氛也使每日无负债制度难于维持,市场结算风险骤然增大。
二、国债市场不具备开发期货品种的条件,市场化程度不够,没有利率市场化使期货成为竞猜贴补率的游戏,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无从谈起。327事件直接触发监 管者的神经,整个市场掀起加强风险管理之风,各项制度措施纷纷出台。
2.一个并非例外的逼仓事件——棕榈油空逼多。
历史上中国风险事件大多以多逼空方式出现,现货供应紧张及投机资本庞大常促使多逼仓局 面形成,但是多逼仓又多以失败方式出现,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国家,国家常运用其它手段对价格进行干预,使得多逼空容易遭遇政策风险 。一九九五年发生的棕榈油事件却以空逼多的方式出现,决定这种逼仓形成的主要原因当然是现货供应充足及投机资本过小。
一九九五年三月,某券商资金凭一已之力与力量庞大的进口商在中商M50约上展开对峙。当时基本面条件对多头是十分不利的,先不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有所 回落,国内期货监管工作也以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为重点,在政策风险及不利的现货市场面前,多头只有一条路——平仓离场,现货套利优势及投机打压使得多 头离场之途难上加难,以连续跌和扩大跌停方式使市场价格很快从9300元/吨下跌至7200元/吨。棕榈油506是空逼多典型。
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基本面方面的,也有市场主体结构单一方面的,仅靠一个投机大户是难于承提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的,逆势操纵使风险累积加 大,使自已不能全身而退,一个纯进口产品不利于期货市场正常运行也是重要原因。
3.逼仓经典的“天津红”。
天津红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在天津联合交易所上市。逼仓事件发生于507合约上,当时乘价格回落至3800元/吨 附近之时,多头策划一轮逼仓行情,一方面大量收购现货,另一方面在期货上大量买入,一九九五年五月中旬507合约成交量、持仓量明显放大,六月初多头主力强拉价 格,出现两个涨停板,价格涨至5151元/吨,随即交易所提高保证金以抑制过度投机,但仍然难于控制局面,最后只有通过终端停机和停市方式要求双方平仓来解决问题 。
“天津红507事件”其典型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逼仓事件与国际市场逼仓定义完全一致,国际市场定义逼仓在可交割的现货较少的情况下,市场主力控制了现货 ,又在期货市场上大量买入,从而达到操纵期货谋取暴利目的,这种逼仓行为在国际市场上是违法的。天律红小豆逼仓手法与国际市场逼仓是一样的,而天律红小豆属于 小品种,逼仓很容易发生。二、逼仓行为造成的价格异动十分明显,不考虑基本面影响的情形下出现两个涨停板,时间短获利空间大,显示出时间与空间不对称性,“逼 ”的意义突出,人们称这种逼仓为硬逼仓。或者因为这个特征表现具有严重的负面性,交易所采取强硬措施加以制止,从而导致后来逼仓行为特征发生变化,后来的逼仓 显得温和些,不急迫的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对称,人们把后来逼仓叫做软逼仓,近期沪胶0407事件市场就视其为软逼仓,而有关方面却因为没有出现连续涨跌停否定其逼仓 性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论硬逼仓还是软逼仓,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市场操纵、扭曲价格、谋取暴利的行为,多以符合国际市场逼仓定义为基本特征。
小品种特征加上交割交易制度不完善使红小豆逼仓事件接连不断发生。苏州商品交易所一九九五年六月一日推出红小豆期货,现货市场低迷及交割标准过低原因致使 期货市场连创新低。但在苏交所宣布严禁陈豆、新豆掺杂交割及公布实际库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期货出现了大涨,以9602合约为例在十二月仅一个月时间期货从3690元 /吨涨至5325元/吨,不少空头套保者遭遇了爆仓命运。一九九六年一月在中国证监会要求头寸减仓和不得开出新仓的政策干预下及苏交所强行平仓政策作用下,期货发生 逆转。三月八日证监会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 苏州红小豆事件使库存向天津转移。这时天联所却规定最大交割量为6万吨的政策。期价超跌和限量交割政策 为另一轮逼仓行情创造了条件,九六年第一季度天津红小豆9609事件发生并立即受到中国证监会查处。
4.交易所短视加剧了事件发生—豆粕事件。
广联所可视为当年风险事件发生的一个典型。风险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于一个期货品种,也连续发 生于一个交易所中,这种现象并非广联所所特有,它说明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逼仓行为蔚然成风,市场理性投资理念根本没有形成,同时也说明不少交易所对这种现象多 少已习以为常或采取默认态度。期货是以逼仓方式运作的,没有逼仓就没有交易量,就没有价格波动,一句话没有逼仓就没有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观点。这种观点 影响到交易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豆粕期货于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在 广联所上市至一九九八年,三年间豆粕期货出现了三次逼仓行情,如果不是遇上中国期货治理整顿,逼仓事件还会出现。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金创事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思想,投资者的理信念仍然不变,交易所为活跃而活跃市场的一些做法也没有改变,直接助长着风险事件在 豆粕品种上接二连三发生。“金创事件”使 广联所籼米期货暂停,沉淀的资金却进一步激活了豆粕期货,强化了豆粕期货数次逼仓事件。一九九五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 初,在广联所豆粕9601合约上,一轮逼仓行情开始酝酿,在2350-2450元/吨价格区域,成交活跃、持仓量不断扩大.随后价格上涨,拉大与现货距离为500元/吨;加上 一些原空头反水,价格被推高至3600元/吨并在高价进入交割。
9601逼仓使大量现货进入交割,为了不让库存影响后续合约活跃,广联修改交割标准和公布新的仓单规定等利多政策,终于导致了9607和9608合约逼仓行情发生。
一九九六年六月离9607合约进入交割月仅有三天,多头抬拉期价至3600元/吨之上,投机空头斩仓、套保空头部分因库容被多头挤占斩仓,价格再度推高。最后交易 日该合约价格见4465元/吨。当时有十几万吨库存,但只有3万进行交割,交割人为受限成为逼仓的重要手段,其中交易所政策变化和管理无力也应负重要责任。在9708 合约上多头逼仓故技重演,不过交易所对其在交割月强拉价格举动有所抑制,特别进入交割月即八月五日采取强行平仓方式消除投机盘对峙。
广联所为活路市场而活路的做法,为逼仓风险发生埋下了隐患,这种做法在其它交易所也同样存在,数十家交易所形成恶性竞争局面,使各交易所将市场活跃工作放 在第一位,即使出了问题再另想办法解决,这种缺乏预见性的做法,使交易所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救火队的角色,而不完善的交易交割制度又使其变成谋种意义上的点火者 。在那个年代限量交割制度被随意采用,或许是人们为通过逼仓活跃市场所想出来的办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交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重视,对期货套期保值者的作 用没有引起重视,在这种认识之下,人们看到交易所对多头挤占交割仓库现象并没有任何制止。比较近两年在天然胶期货上出现的事件,人们对如何活跃市场的方法确实 需要改进,否则将难于找到抑制或杜绝风险事件之根源。
5.基本面配合的逼仓---连玉米。
如果仅从基本面考虑,九五年连玉米C511合约上涨没有什么值得非议,但是当时市场环境对玉米期货的上 涨是非常不利的,其它粮食期货的关停使大量投机资金云集玉米市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上涨预期也加剧了现货市场的紧张,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在现货供应不断紧张的 同时,期货库存不断增加。九五年五月十五日C511合约创下2114元/吨的天价,高出当时现货价600元/吨。
玉米期价上涨及各地现货供应紧张引起有关方面关注。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三日,决定从东北调运100万吨玉米入关平抑价格,加上国家采取其它一系列措施规 范期货市场,大连玉米涨势才得到抑遏。后来政府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玉米现货价格大幅回落,玉米期市涨势得到逆转。
综观连玉米C511合约价格变化过程,每一次波动不论涨跌都反映基本面变化,但在投机气氛浓厚、人们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以及一些管理措施手段不到位的特定背景下 ,即使具备发现价格意义的品种也不能幸免于风险事件,它作为风险事件的重要特征之一不是其是否上涨或下跌而是它的预期有过度的成份,招致政策方面风险以及交易 结算方面风险。玉米C511事件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在那个年代风险事件发生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6. 多头不败顺势逼仓典型---橡胶。
一九九七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引发了其后数年之久的橡胶熊市行情,这一年国际价格离开高价转而下行,而海南中商所却酝酿一轮多逼空行情。中商所橡胶市场上 摆开以江浙一带投机大户和海南云南现货保值商相互对垒的架势,以R0708合约为例,双方争执于11200—11400元吨,持仓不断增加至20万手以上,进入七月期价拾级上 涨,七月底价格曾上涨至12600元/吨。这时不少会员结算风险显现,交易所理事会为此主持讨论R708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最后于7月30日中商所公布单方面提高买方保证 金即日起禁止在R708合约上开新仓(除批准其套期保值实物交割头寸尚未建仓者除外)的决定,这显然是一项抑制多头的政策,但是交易所为求得平衡,同日发文暂停农 垦所属金龙和金环仓库的天然胶入库,在临时政策作用下,R708双方争执结束,市场以价格每日20元/吨跌停方式到达最后交易日。
这轮多逼空行情在交易所干预下失败,多头协议平仓惨重,空头却因为对方违约使自已的现货得不到保值,最后成为价格下跌风险的承担者,不少投资机构和期货经 纪公司因操纵市场和风险控制不力而受到应有的处罚。逆势逼仓给人们留下触目惊心的印象,以致于人们在后来求图寻找另外一种方法解决逆势逼仓带来的风险问题。
先留这些吧,还有一些事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期货市场经典案例》这本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