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价调整最新消息价格走势-大豆油价调整最新消息价格走势

物价总体上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产生波动。最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政策刺激的背景下,涨价现象变得更加明显。

1、化肥

对于广大种植户而言,化肥是刚需的成本花费。而恰好化肥里面的氮元素又基本都是通过煤炭和天然气来提取的,而这些原料的上涨,化肥的价格自然也会跟着上涨。

2、半导体

半导体芯片作为供应链和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产业,自疫情以来,生产和供应一直处于紧张失衡状态。再加上国际形势冲突,更加剧芯片产业的危机。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部分汽车芯片加价率最高达4543%。

3、汽油

汽油的价格上涨是十分明显的,92号汽油就一度突破了八元的大关,98号汽油更是达到了九元。而且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汽油的价格并没有停止继续上涨的趋势。

4、天然气

目前,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已经高达2300美金/千立方米,所以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也会跟随上涨。相信很多家庭每月在缴纳燃气费的时候都有感觉到了明显的涨价。

5、地价和房价

目前玉米、大豆等粮价行情持续保持高位水平,很多地区的土地租金已经开始迎来大幅上涨。比如在东北个别地区每亩地的租金最高已经达到1500-1800元左右。而相应的可能还会有房价的影响,在石油、化工、建材等成本上涨影响下,可能会对在房价上直接体现出来。

6、粮价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粮价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受到之前疫情和粮食短缺的影响,很多地方的粮食供应都出现了不足的情况。

专业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机票酒店等商品的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影响尤为明显。

过去三年,人们的出行和娱乐受到压抑,与之相伴随的是旅行社、航空公司、民宿等相关行业的收入骤降。现在,人的需求被迅速释放,市场需求大,价格提高也不足为奇。

第二,有些商品的原材料和成本涨价,其价格自然随之提升。就拿矿泉水来说,去年国际油价维持高位,使得对PET(一种塑料材质)采购成本变高,加上纸箱、标签、收缩膜等包装材料成本,导致2022年上半年农夫山泉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 60.9% 下降至 59.3%,上游成本的上涨,瓶装水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早在麦当劳随心配涨价引发关注之前,海底捞、西贝、瑞幸咖啡、茶百道等餐饮品牌就已经提高过价格。餐饮行业的涨价原因同样指向原材料和用人成本的提高。

物价上涨

据《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披露,餐饮占比最高的三项成本分别为原材料成本(41.8%)、人力成本(21.3%)、三项费用(21.2%),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不过,从另一个层面看,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成本的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倒逼商家进行改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价格早已不是消费者评判的唯一指标,餐品品质、配套服务、用餐环境等构成了人们对一家餐厅的综合评价。即便价格较高,好的体验依旧会让消费者觉得值得。反之,价格不低,但是餐品或者服务环境没有特点的商家则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人对于物价的感知是不同的。人们感受到物品涨价的来源更多是吃穿住行这几个方面,而我国CPI则由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这八大类构成。今年酒店餐饮行业是涨价了,但是汽车、电子产品等商品却面临着降价依旧销量不高的情况,在这些方面,人们目前的需求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并且,地区不同,物价自然也不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全国各省份CPI指数最高为江苏的1.7%,最低为贵州的0.3%,同样的商品,面对江苏人民在抱怨高物价的时候,贵州人民也许还会发出“我没觉得涨价啊”的疑问。

因而,我们对于物价的感知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

换个角度来看,一些商品的物价上涨,我们能看到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复苏,只有让钱在市场里流动起来,让其注入实体,才能真正带动经济发展。

通缩会有哪些影响?

积极

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消极

和通货膨胀不同的是,在通货紧缩的状态下,通过降低利率的办法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往往很难实现,利率的下降对投资和消费的刺激作用常常受到预期等方面制约。因为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虽然名义利率水平下降,但是实际利率水平却仍然很高,致使投资的成本居高不下,抑制了投资行为,而消费者则预期商品价格将进一步下跌,会减少即期消费,从而使得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并可能因此形成螺旋状的自我加强的恶性循环。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都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病态特征,都有碍于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亦即都有其消极效应,特别是总需求萎缩型通货紧缩就更是如此。通货紧缩的消极后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导致经济衰退,阻碍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造成更多的人失业;另一个是缩小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严重的通货紧缩往往导致经济衰退。

油价突变!又出大事了?3月份:猪价、粮价即将上涨!最新消息!

植物油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我国每年都会向国外进口大量的生物柴油,并呈上升趋势。目前的国际油价对于植物油来说,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因为植物油的生产成本也不低,如果油价继续下跌。那么植物油的生产将无以为继。

原油价格不仅影响着页岩气的生产商激情,也很大程度的影戏着植物油价格的生产激情,最终谁是获胜者还能难说,就看谁能撑到最后。

植物油价格如果持续下跌,那么对于用于生产植物油的农产品必然需求减少。因此,以大豆为例,在期货市场上,大豆的需求减少,大豆期货价格必然下降。投资者如果关注这方面的消息,一定可以联想到此处。

08年的物价为什么这么高?

随着3月份的日益临近,在这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在春耕农忙的关键阶段,汽柴油价格的涨跌变化关系着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会迎来哪些新的调整转变?在3月份开始之后,油价是否会面临下跌?涉及到粮价、猪价方面,3月份是否能够迎来稳步上涨?今天老道就结合国家政策和全球油品价格的情况,为大家做一个综合解读。

进入到3月份,油价或将再次迎来新的变化;粮价、猪价也将迎来一系列的利好机会,具体情况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我们先来收藏一下在3月份国内汽、柴油价格调整的相关趋势。

根据我国制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整管理办法来看,影响国内油价涨跌变化的关键因素还是国际原油市场的总体变化。

根据国际油价的涨跌趋势来看,美国原油和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开始迎来了下跌变化。

而且随着国内原油产能的提升,油品供需关系在最近一段时间也迎来了短期改善。

相较于上一个油价调整周期来看,现阶段的原油变化率为负0.96%,相当于汽柴油价格每吨下跌了45元。

虽然这样的下跌幅度并不足以影响当前油价,但是大家要清楚,目前正值油价调整的窗口期阶段。

预计最近的一次汽、柴油价格调整将在3月3日正式开始,现在距离3月3日还有一段时间。

老道认为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下滑,在3月3日启动的新一轮汽柴油价格调整当中,92号95号汽油、零号柴油价格迎来下跌的概率正在持续扩大。

接下来咱们继续收藏一下粮价猪价在三月份的走势趋势。

从最近几天国内猪价、粮价的主流行情情况来看,2月下旬的猪价、粮价市场行情表现并不乐观,生猪价格在最近呈现了连番震荡,粮食价格也是一路下滑。

但是从养殖收益的角度来看,虽然生猪主流报价在最近两天迎来了连番下跌,但是相较于之前来说,养殖户们的生猪饲养收益已经得到了改善。

目前基层猪粮比已经正式站在了5:1以上,达到了5.34:1的水平,养殖户们现在销售生猪获得的利润处于微利阶段,已经正式摆脱了亏损局面。

涉及到粮价走势来看,虽然目前玉米、大豆价格呈现了短暂震荡,但是随着3月份的日益临近,粮食市场也将逐步迎来回暖,毕竟当前的粮价波动主要原因是基层散户农民集中售粮所致。

随着入市粮源的逐步减少和优良优价机制的利好效应逐步放大,粮食价格在三月份迎来涨价也将成为新趋势。

特别是在2月份正式颁布的一号文件当中,针对粮食和生猪等重点农产品市场,国家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

比如今年国家会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而且今年国家还会继续加大针对粮食产业的补贴力度,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作物等等。

在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之下,粮食加工企业包括生猪屠宰企业在粮食和生猪的购销方面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保障性作用。

老道相信猪价、粮价会随着春耕的正式展开迎来新的利好局面,咱农民的种养殖收益也将获得全方位的保障。

2023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老道也恳请大家行动起来,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一起为国家的粮价、猪价、汽车价格系列调整政策点个赞。

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国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国内经济运行过热的原因。

一、国际原因。

1、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近来更是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大关。原油是一种重要生产和生活原料,它的上涨,无疑为中国物价上涨提供了一个潜在推动力。

2、也就是因为油价上涨,用生物原料(如玉米、大豆等)生产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油盛行。西方国家减少玉米、大豆等粮食原料的出口,使玉米、大豆等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直接推动了由大豆生产的食用油的价格普遍上涨。由于玉米、大豆等饲料或饲料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动猪肉、食用油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3、由于对人民币增值的预期,及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大量热钱流入中国,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

二、国内原因。

物价的上涨,最终是物质的增加赶不上货币发行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而权威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的食品及绝大多数上涨物品的生产量,并不比往年减少,而在逐年增产,也就是物质的绝对量仍在增加。但食品等生活必须品价格仍在不断上涨,那就是说,2007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远超过物质生产量造成的。那么,造成2007年货币供应增加的原因,就应是造成2007年生活必须品普涨的主要原因。造成2007年货币供应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1、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的奥运设施建设,虽然大量的奥运设施已在几年前就开始建设,但2007-2008年,是奥运设施建设的攻坚阶段,成千亿至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增大了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所以,短时间内的奥运设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中国市场货币供应量。

2、2007年,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股市指数,差不多翻了一番(如上海的股票指数,从年初的2000多点,至最高点的近6000点)。其它国家的股票升值不大,但中国的股票在2007年升值如此迅猛,这可是成万亿元以上的总值增加。而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公司,大多为中国公司。这就是说,在2007年,通过股票的升值,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中国公司,直接获得了如此大的资金投入。而这部分资金,又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形式,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3、因中国房地产的升值预期,这几年中国房地产迅速升值,国内或国外的资金大量流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资金,最终又不断地被房地产公司进行再投资(可能是房地产,也可能是其它产业),也直接进入了中国市场,增加了货币投入。这可也是以万亿为单位的资金投入。

4、前几年中国为促进投资,发展经济而设立的银行存款利息税,虽然现在已极不合适,但取消利息税,伤害到相关部门的利益,受到相关部门的抵制,仍一直沿用至今。本来2007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再加上利息税,虽然国家几次上调了利率,但将钱存到银行仍不仅不能赚钱,反倒要赔本。这就逼着将钱存在银行的人们,急着将这部分资金从银行拿出,投向市场,以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5、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货币兑换率的差异,使中国货币的实际价值高于现行兑换率。例如,虽然1澳大利亚元能兑换6.5元左右的人民币,但1澳大利亚元在其国内的购买力,也就差不多1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即假如1元人民币在中国能买1市斤西红柿的话,1澳大利亚元,在澳大利亚也只能买1市斤西红柿而已。前几年,由于中国的食品的质量不太高,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再加上西方国家所建立的种种经济壁垒,中国的食品很难打入西方国家市场。随着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及中国食品生产的标准规范、质量提高,中国的食品出口量大大增加。中国食品具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再加上货币利率的差距,出口中国食品大大有利可图。大量大米、玉米、小麦、猪肉等中国日常必须生活品的大量出口,虽然国内的物质生产绝对量还是上升了,但留在国内的物质总量却减少了。这使货币与物质的矛盾更加尖锐。

6、中国自己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在大量拿玉米等粮食生产生物柴油。仅2006年和2007年,中国就投巨资建立多个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有的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利用自己的特权,甚至用食用油(说成是废食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这一者推涨了生猪生产饲料(如玉米及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的价格,更是直接推高了食用油的价格。(其实,猪肉生产,也能生产食用油(猪油和肥肉),而植物食用油价格的涨价,也就推高了猪油(或肥肉)等相关物质的消耗,最终使生猪的价格更高)

7、中国时下流行的政绩工程,导致很多省、市级等地方政府,行政不能和中央政府步调完全一致:中央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相互间攀比,一个城市连续3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都认为不高。若可能,你让他管的这个地区,经济增长能达50%以上,他都不嫌过。这就造成中央政府千方百计宏观控制经济增长,以防经济过热,而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吸引资金,以增加资金投入,以防经济不热。从而使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无法落到实处,或者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8、2007年公务员工资调整(涨工资),既增加了购买力,也增加了货币发行量,更是增加了买、卖双方的涨价预期,降低了涨价的阻力和成本。

9、由于中国经济的增加,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力。生活必须品的总消耗量增加。若这个总消耗量的增加超过生活必须品生产的增加量的话,那生活必须品生产量的增加就有可能成为负增长。

10、中国生猪生产中的黑耳病的暴发,更增加了肉(包括猪油)市场的供求平衡,使当时早已开始的食用油涨价火上浇油,作为导火索,最终点燃了以食用油和猪肉涨价为首的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11、由于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增加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降低了涨价的成本和阻力,使涨价向全方位漫延。从而造成了2007年物价的全面上涨.

与全球的商品一种商品就是在一个市场上有需求但又没有供应品质(质量)区别的任何物品。例如,铜就是铜,大米就是大米。而另一方面讲,立体音箱却有许多质量等级。立体音箱的质量越高,它的价格也就越昂贵。然而,铜的价格却是全球一致的,根据供需态势每天都会发生波动。一种商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价格可成为其整体市场的函数。品质出众的商品就会成为交易市场和分市场上的抢手货。通常,这些商品是资源和农产品,如铁矿石、原油、煤炭、乙烯、糖、咖啡豆、大豆、铝、大米、小麦、黄金和白银。一样,石油和石油产品也是自由市场上价格波动的主角,而且明显受未来供需比例的影响。近年来,消费者的能源支出一直快速增长,在近25年中,人们的税后收入明显增加。2005—2030年间,平均每年的能源需求量增长率将为1.3%,即2005—2030年期间的能源需求量增加40%以上。

2007年,美国平均每天的石油消费为2070万桶,略高于2006年的消费量。欧佩克的石油剩余生产力(超过实际生产量)依然保持在历史平均水平之下。然而,在全球需求量持续增加和全球地缘势紧张的形势下,这一因素对市场价格波动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全球石油需求量已经接近每天8600万桶。根据分析,2007年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比2006年多160万桶。造成石油价格低廉的原因有多种,但基本上讲,原因就在于供需失衡——过量的供给或需求量过少。欧佩克是一个调节石油供给、维持供需平衡并为消费者保持稳定石油供给的组织,欧佩克的各成员都负有保障供给的责任。

如果石油的生产进度快于需求的增长,价格就会下降,同时所有产油者的利益都会受损。从长远来看,如果石油工业不盈利,对投资者失去吸引力,则消费者也会受损。燃料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油价格、供需关系、燃料加工能力、政府法令、税收以及运输费用等方面的变化。原油价格反映着短期内供需平衡关系和长期的投资比率。如果没有提前获得足够的投资,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石油的供应都会受到限制,进而导致油价上涨。感知判断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石油市场上的交易者相信将会出现石油短缺,则在短缺真正出现之前,他们就会提高油价。

其他一些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有事故、恶劣天气、需求量增加、从生产者输送的石油受阻、劳动力问题(罢工),以及一些因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油气生产中断等。在许多国家,石油价格还不到石油产品价格的四分之一,所以税收对于石油产品的影响更大。当石油的税收增加时,消费者常常会错误地抱怨石油生产者,但实际上该对此负责的正是他们自己的政府部门。欧佩克寻求一种稳定的石油市场——它没有突然的价格波动,不会出现极高或极低的石油价格,它努力提高人们对石油工业的了解,寻求一些不会对石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不必要的经济窘境的政治与计量标准。近年来,美元相对其他货币的弱势也促成了油价的相对上涨资料来源:《WER》,2006;《Prior》,2008。。

长期石油价格,1861—2007年(顶部线条与通货膨胀有关)

1987—2008年名义上的与实际的石油价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