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脑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价格的关系-石脑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价格

石脑油又名轻汽油,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系石油馏分之一。主要用作裂解、催化重整和制氨原料,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及一般溶剂。具有馏分轻、烷烃、环烷烃含量高、安定性能好、重金属含量低、硫含量低、毒性较小等特点。由于石脑油市场价格远低于车用无铅汽油(吨价差达600-1200元),使用石脑油和石化助剂调配车用无铅汽油已成为民营石化企业增加成品油利润的重要方式。本公司研制的石脑油调制添加剂轻易可将标号较低的石脑油/国标油混配物调制为90#或90#国标车用汽油,其全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17930-1999的要求。吨调制成本远低于市面上各类型石化助剂,可完全替代MMT、CMT等各类金属抗爆剂,系专门针对石脑油调配国标油而开发的系统解决方案,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燃料油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40%征收消费税?税法有时候的规定乖乖的,烦!

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应该说,近期世界石油价格平均水平是温和上涨,并非暴涨。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种以上的原油品种,由于品质、产地不同等因素,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价格暴涨是石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导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轻质油品——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增长有限,主要来自高硫重质原油产量的增长。欧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产国近期增产的原油绝大部分是高硫重质原油。我们判断国际原油未来的趋势是,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将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质原油的产量将大幅增长。

第三,过去十年,全球炼油工业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情况导致炼油厂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对高硫重质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轻质原油和高硫重质原油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导致全球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标杆原油系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暴涨。由于低硫轻质原油增产潜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难以短期内提高,这种状况将会持续数年。这种状况导致世界炼油工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够加工高硫重质原油的炼油厂利润会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炼油厂将会出现严重的亏损。这种情况将会促使全球范围加大在炼油工业上的投资,尤其是在扩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欧佩克寡头垄断。欧佩克有11个成员国,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因此,长期以来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一直发挥着巨大影响作用。近几年来,虽然俄罗斯和一些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长,但这些国家石油出口量相对较小,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来与欧佩克抗衡。欧佩克在饱尝1998年国际市场油价暴跌之苦后,面对当前全球石油市场的大好形势,必然要加强对石油供应的控制权以获取最大利益。从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欧佩克先后三次宣布减产,以防止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局面,而这几次宣布减产都使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减产消息更使油价涨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性过大,使石油需求弹性减小。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促进了石油产品市场需要强劲增长,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赖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费大国美国去年经济也开始复苏,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并导致其库存水平不断下降,一季度其商业原油库存降到20多年来的新低点,目前美国原油库存比五年平均数低2000多万桶,低于美国石油理事会认定的2.7亿桶的"最低库存运作点"。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使需求弹性减弱,因此当油价大幅上涨时,石油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回落。

第六,主要产油地区势不稳定。伊拉克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石油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伊拉克会迅速恢复生产并增加出口,从而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但到目前为止,伊拉克石油生产与出口设施仍然经常遭到武装分子的破坏,其石油出口量距战前的每天200万桶还有很大差距,而国际市场也没有出现因伊拉克恢复出口而导致油价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内瑞拉是欧佩克第五大产油国,每天向美国出口170万桶石油,占美石油进口总量的15%。由于委内瑞拉政局动荡,委美关系持续恶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再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其内政,否则将切断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查韦斯的表态显然助长了油价的上扬。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军暗杀亚辛事件使中东局势更加紧张,为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石油价格水平上升,是石油价值回归的体现。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其消费的不断增长,石油资源的供给趋势是越来越少。因此,其价值将越来越高。尽管勘探和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将会使我们发现更多的新油源供开采。但是开采难度的增加将会使开采成本增高,进而会促使原油价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区原油的平均开采成本从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欧洲则从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虽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巨大,但新油田的开采成本将会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经济衰退或革命性地发现新的替代能源,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很难改变。考虑到轻质原油将持续供不应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将来临,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将会居高不下,异常的寒冷天气及炼油厂发生停产事故等因素都可能会刺激其价格冲上60美元/桶。依据有关权威的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可供消费170年,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面临石油供应短缺,但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是难以改变的发展趋势 。

国际石油价格按公升算、一公升多少钱?

1、石脑油

石脑油又叫化工轻油,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轻质油。

石脑油的征收范围包括除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溶剂油以外的各种轻质油。非标汽油、重整生成油、拔头油、戊烷原料油、轻裂解料(减压柴油VGO和常压柴油AGO)、重裂解料、加氢裂化尾油、芳烃抽余油均属轻质油,属于石脑油征收范围。

2、润滑油

润滑油是用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内燃机、机械加工过程的润滑产品。润滑油分为矿物性润滑油、植物性润滑油、动物性润滑油和化工原料合成润滑油。

润滑油的征收范围包括矿物性润滑油、矿物性润滑油基础油、植物性润滑油、动物性润滑油和化工原料合成润滑油。以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基础油(或矿物性润滑油)混合掺配而成的“混合性”润滑油,不论矿物性基础油(或矿物性润滑油)所占比例高低,均属润滑油的征收范围。

3、溶剂油

溶剂油是用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涂料、油漆、食用油、印刷油墨、皮革、农药、橡胶、化妆品生产和机械清洗、胶粘行业的轻质油。

橡胶填充油、溶剂油原料,属于溶剂油征收范围。

4、燃料油

燃料油也称重油、渣油,是用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主要用作电厂发电、锅炉用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和其他工业炉燃料。腊油、船用重油、常压重油、减压重油、180CTS燃料油、7号燃料油、糠醛油、工业燃料、4-6号燃料油等油品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燃烧,属于燃料油征收范围。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对石油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资源匮乏,我国从1993年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0%。寻找石油资源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单耗水平高、浪费现象严峻。我国单位GDP石油消耗和机动车每百公里油耗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耗油量急剧增加,燃油污染也日益严峻。目前大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

长期以来,除征收车辆购置税外,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征收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方式筹集,这对公路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养路费按车辆及载重计费,存在异地挂靠、大吨小标、超限超载等逃避收费现象以及收费行为不规范问题,造成车主负担不公平;同时,在收费公路发展中也存在规模大、站点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便捷出行。1999年10月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明确提出“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金,详细实施办法和步骤由规定”,为燃油税费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多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燃油税费改革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做了大量预备工作,但是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燃油税费改革一直未能出台。

为了满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早在1998年我国就确立了石油价格市场化的取向。2003年,为减轻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和海内“非典”疫情的影响,国家对成品油价格实施了调控,海内成品油价格没有按照定价机制随国际市场油价相应调整,这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安定人民生活是必要的,但也产生了市场供给紧张等新问题。为此,2006年国家明确海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实行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但受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的影响,这个机制未能完全实行,海内成品油价格几度出现与国际原油价格倒挂的情况,特别今年前9个月倒挂现象尤为突出。在国际市场油价回落、推进燃油税费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

********************88此次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

这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通过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和完善的价格机制,实现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公平负担,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等多重政策目标。总体思路是:规范政府收费行为,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在不提高现行成品油价格的前提下,提高现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依法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建设资金;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

************************燃油税费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是正税清费、公平负担的需要。现行的交通税费政策,以费代税、费目较多,不利于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同时,由于公路养路费按车辆及载重计费征收,存在着大吨小标、超限超载等逃费现象,以及随意减免规费征收、收费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车主负担不公平。这次改革,在不增加新税种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替代养路费等六项交通规费,规范了税费、简化了税制,符合公共财政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形成“多用油多负担,少用油少负担”的机制。

二是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我国石油资源匮乏,一半依赖进口。长期以来,我国的成品油零售价格相对较低,不仅低于欧盟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周边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增长较快,而石油利用效率低,浪费严峻,单位GDP石油消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额,将海内成品油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促进节油环保型产品使用和新能源发展,有利于小排量汽车和高技术含量汽车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调整交通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是畅通公路、服务群众的需要。“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严峻不足的矛盾,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收费公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二级收费公路规模过大、站点过多,里程和收费站均占全国收费公路总里程和收费站点的60%。这次改革,在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同时,提出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可以方便群众,消除征缴矛盾,进一步通畅公路,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快捷出行和货物运输,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将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从长远看,有利于在全国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网络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免费公路网络,充分体现政府提供普遍服务的责任。

四是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是依法筹资,促进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除征收车辆购置税以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养护资金,主要是通过向社会和有关个人征收交通规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方式筹集,这对于交通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对于依赖部门收费促进行业发展的方式,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交通规费费目偏多,群众不理解且多怨言;二是与税费改革的方向不相符。1999年修订的《公路法》明确提出“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因此,这次改革,理顺了税费关系,通过税收的方式筹集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建设资金,依法以税筹资,保障交通运输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即159升 桶真正跟石油发生关系应该是在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托思维尔镇的德雷克发现石油。这位美国人也是跟我国早期的四川人一样,试着想挖井找盐,没想到却找到了石油。当时在内燃机还没有发明之前,生产的石油主要是用来制造煤油及灯油。德雷克共有24口生产井,1860年产出原油9万吨,1862年生产了27万吨。 德雷克的油井出油后,他用一只容积约8个啤酒桶的鲸鱼油桶当作储存槽,再放不下只好在地上挖坑做石油池,让来不及装桶的原油暂时存放,再用一个个啤酒桶分装,用马车拉到河边,装上船沿河运送到各地精炼厂。 1865年铁路延伸到油田区,又利用火车的平板车台一桶一桶放置运送出去。这段故事终于创造了石油与桶此后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英语中,大大小小的木桶都称为“Barrel”,都可用来盛装石油。大家的交易又是以1桶为准,初期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的确给买卖双方都造成困扰。盛装石油的木桶大的有50加仑(加仑为另一种容积单位,每加仑为3.785公升),小的只有30加仑,以40加仑及42加仑为多,但以40加仑为最通用,大家也逐渐朝这规格靠拢。使用木桶装原油有一个缺点,就是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经常使木桶破裂,所以装油时会故意装少些。 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大量使用自家生产的木桶,自立交货规格,把1桶定为42加仑,而且把木桶喷成蓝色以表示与其他厂家的区别。在当时,石油的交易是以桶为单位,各家油商向不同的油厂提油,所提领的每桶数量都不一样,这对政府而言,要公告价格与收税也没有标准,所以要定一个标准量的桶,对各方来说都变得很迫切。美国在1876年内战前,采取了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都能共同接受的一个标准,制定 42加仑为1桶。如果换算一下,约合159公升。 说来很有意思,这42加仑是采取了装鲱鱼的木桶及装猪油的木桶,二者都是42加仑,但都与石油没有关系。后来,桶成为全世界统一的石油计量单位,全世界各国一致向它看齐。这不像其他计量单位,有美制、英制或公制的区别。桶这个计量单位,不只是石油业界使用,凡是与石油有关的产业、机构或个人,也深受此单位的影响。一桶油有多重?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没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通常以1公吨=7.35桶(每桶为42美制加仑)或1174升计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

桶和吨是常见的两个原油数量单位。欧佩克组织和英美等西方国家原油数量单位通常用桶来表示,中国及俄罗斯等国则常用吨作为原油数量单位。吨和桶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 1桶=158.98升=42加仑。美制l加仑=3.785升,英制1加仑=4.546升。如果要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关。 假设某地产的原油密度为0.99公斤/升,那么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x0.99=157.3902公斤。

回答者: athena520520 - 初入江湖 二级 6-10 15:51

目前国际石油界在进行原油重量、容积折算时,一般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准。这种原油每吨折合7.33桶.

所以一桶约136.43公斤。

回答者: 十一里平湖 - 千总 五级 6-10 18:15

之前看成价格去了,大概是135公斤吧

回答者: lxjhby

石油体积与重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1.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体积与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必须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个温度状态下,每立方米体积的石油为p吨重。换算关系为: 一吨油的体积数=1/p立方米

一吨油相当的桶数=1/p * 6.29桶(油) 将6.29除以密度即为求1吨油等于多少桶油的换算系数公式。此换算系数的大小与油品的密度大小有关,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大庆原油密度为0.8602,胜利101油库原油密度为0.9082,可分别得: 大庆原油换算系数=6.29/0.8602=7.31 ,胜利原油换算系数=6.29/0.9082=6.93 对石油产品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如某种汽油的密度为0.739,计算结果:1吨汽油等于8.51桶;某种柴油的密度为0.86,计算结果1吨柴油等于7.31桶。依此类推。表1列出了国内外常规油品及常见的原油的吨与桶的换算系数。 美国市场的汽、煤、柴油价格以美分/加仑为单位,同样可用上述公式换算为以美元/吨为单位。例如,1993年7月27日美国旧金山93号无铅汽油价格为54.0美分/加仑,其换算方法推导如下: 93#无铅汽油价格=54.0美分/加仑;54.0*0.01*42美分/桶(1桶=42加仑),54.0*0.01*42*8.5美元/吨(1吨汽油约和8.5桶),54.0*3.57*(3.57即为汽油由美分/加仑换算美元/吨的换算系数)=192.78美元/吨

表1.原油和油品体积与重量单位换算表

一、油品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航空汽油 0.701 8.97 船用柴油E80。c37-5.0 0.886 7.10

车用汽油 0.725 8.67 减压渣油(大庆) 0.941 6.68

航空煤油 0.775 8.12 道路沥青 1.01 6.23

轻柴油 0.825 7.62 润滑油基础油150SN 0.8427 7.46

轻石脑油(44-100。c) 0.674 9.33 润滑油基础油500SN 0.8579 7.33

重石脑油(102-143。c) 0.742 8.48 润滑油基础油150BS 0.879 7.16

二、原油 品名 密度p 桶/吨 品名 密度p 桶/吨

中国原油 米纳斯原油 0.8498 7.40

大庆混合原油 0.8602 7.31 杜里原油 0.9218 6.82

胜利原油(101库) 0.9082 6.93 辛塔原油 0.8602 7.31

阿曼原油 0.8498 7.4 阿朱纳原油 0.9279 6.78

阿联酋原油 汉迪尔原油 0.8850 7.36

迪拜原油 0.8708 7.22 维杜里原油 0.8850 7.36

穆尔班原油 0.8498 7.4 马来西亚原油

沙特原油 塔波斯原油 0.7972 7.89

阿拉伯轻油 0.8550 7.36 拉布安原油 0.8654 7.27

阿拉伯中油 0.8708 7.22 米里原油 0.8948 7.03

阿拉伯重油 0.8871 7.09 伊朗原油

科威特出口油 0.8680 7.25 伊朗轻油 0.8554 7.35

伊拉克原油 伊朗重油 0.8707 7.22

巴士拉轻油 0.8559 7.35 英国原油

巴士拉中油 0.8698 7.23 不伦特原油 0.8348 7.53

中原文留油 0.8321 7.56 俄罗斯原油

辽河外输油 0.930 6.76 原苏联出口原油 0.8659 7.26

胜利孤岛油 0.946 6.65 美国原油

江苏真武油 0.8403 7.49 西得克萨斯中质油 0.8251 7.03

华北任邱油 0.8410 7.48 北坡原油 0.8944 7.03

南海惠州油 0.8380 7.51 澳大利亚原油

南海绥中油 0.972 6.47 吉普斯兰油 0.8017 7.085

印尼原油 贾比鲁油 0.8156 7.71

阿塔卡原油 0.9109 7.76 2.体积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主要有桶、加仑、升、立方米,它们之间的换算系数见表2。

表2.体积单位换算表

升(L) 立方米(m3) 加仑(美) 加仑(英) 桶(油)

158.98 0.15898 42 34.973 1

1 0.001 0.26418 0.21998 6.29*10-3

1000 1 264.18 219.98 6.29

1立方米=6.29桶(油)

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有什么优点?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扩展资料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

百度百科-石油石化行业

从收入端来看,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汽、柴油和煤油受到国家管制,其他产品都是自由定价。算个比例的话,大致65%左右的收入受到了国家价格的管

制,35%左右能够自由浮动。这样的话,即使是中国石油,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家不调整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真正能够享受到油价上涨好处的只有35%的

收入,而在目前国家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情况下,即原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家还要被拿去一部分,中国石油受益于原油价格上涨的好处还会更少。总的来看,在

国际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如果国内不调整成品油价格,则中国石化的盈利会受到负面影响,中国石油对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受益的程度也受到了国内管制成品油价格

和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抑制,但还是提供了一个对冲油价波动的工具。

从业务板块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比较,情况如下:

上游业务板块:

在上游的业务上,中国石油相对于中国石化的优势明显。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石油已形成一套陆相生油理论和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领域的技术优势集中在以下方面:

(1)勘探领域:岩性地层、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及断块等油气藏勘探地质理论及技术;

(2)开发领域:聚合物驱油等三次采油技术、中深层稠油开采技术、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3)天然气领域:天然气藏及凝析气藏开发技术。

 这些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位置。更大和更有利的勘探区块分布:中国石油在我国境内拥有的勘查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

184.0万平方公里,拥有的采矿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6.6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在我国境内拥有的勘查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98.2万平方

公里,拥有的采矿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为1.1万平方公里。这里一方面面积上中国石油大的多,另外一方面在勘探区块的分布上更有利,当时中国石油和中

国石化分家的时候,中国石油分到的是更有利的勘探区块。中国石化随后收购新星石油公司,就是对其分家时弱势地位的一种补偿。

 天然气业务上更是占主导地位:在三大石油巨头里面,中国石油占据了最有利的战略位置。从资源来看,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占到了国内产量的75%,天然气

的储量占到了国内的85%,从运输管道来看,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运输管道占到了国内天然气管道的85%。中国石油在天然气的领域优势是中国石化所无法比拟

的。炼油和销售板块:在各自区域各占优势,但中国石化效率和竞争优势更明显。首先来看业绩,由于中国石油并不单独公布炼油和销售的情况,所以为了便于比

较,我们把中国石化的炼油跟销售板块相加的情况跟中国石油相比较。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最大到了350亿元,最小也有100亿元。当然一

个原因是两者量的差距,中国石化的原油加工量在1.5亿吨,中国石油只有1.1亿吨。中国石化一年销售汽柴油1.1亿吨,中国石油一年销售汽柴油0.73

亿吨。另外的原因包括中国石化的炼厂更有效率(表现规模经济和更好的产品结构)、物流成本更低和更高的产品实现价格(尤其是汽油)。

炼厂环节

中国石化炼厂的平均规模在750万吨,而中国石油炼厂的平均规模仅为400万吨,炼厂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中国石化更大的规模提升了炼厂部门的效益。同样加

工一吨油,中国石化比中国石油的成本应该低30元/吨(含折旧)。另外从产品结构来看,汽油、柴油、航油和石脑油的收率,中国石化为77.7%,中国石油

仅为69.3%,相差了整整8.4%,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些产品价格在4400元以上,8个点收率的相差表现在经济价值上相差很多。

销售环节

从地理分布上来看,中国石油的主要销售区域在北方,相对于南方市场,地域更广,但销售量低一些,从而在物流成本上比中国石化更高。另外一部分汽柴油产品运

到南方去卖,物流成本也比较高。而从产品的实现价格来看,由于中国石化占据的是更富裕、成品油消费更旺盛的市场,相对中石油较高。以2006年为例,中国

石油汽油和柴油实现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034元/吨、4409元/吨,而同期中国石化汽油和柴油实现的平均价格分别为5224元/吨、4466元/吨,平

均比中国石油高190元/吨和57元/吨。

化工销售板块

中国石化占主导优势中国石油的化工业务跟中国石化相比,其效率要低不少。以2006年为例,中国石油共生产206万吨乙烯,但EBIT仅为50亿元,一吨

乙烯的EBIT为2400元,而中国石化共生产550万吨(扣除了赛科、扬巴外方的权益产量),EBIT为172亿元,一吨乙烯的EBIT接近3200

元。这还没有考虑中国石油的石脑油结算价格比中国石化低的因素。其实这一点从乙烯厂的规模上也可以看出来,2006年中国石油乙烯厂的平均规模为40万

吨,而中国石化是60万吨。不过中国石油在对化工销售业务的统一上面比中国石化早,并且由于大部分厂在北方和西部,为了在华东、华南销售,其渠道建设、物

流建设以及库存建设上面还是花了不少心血。

上炼油化工项目拉近同中国石化的对比差距

中国石油要参与国际竞

争,实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和保持其国内油气供应主导地位是重要一环。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石油的炼油业务如果不能迅速做精做强,将可能成为其发展的一个“瓶

颈”。因此,其炼油业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从其发表的招股书上看得出,上炼化项目将是其本次募集资金重要投资方向之一。

事实上,中国石油的下游业务在过去几年已经得到长足进步。但就炼化项目而言,目前仍不及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