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油站-高盛油价最新预测消息

高盛称英国的经济衰退相对温和,目前英国经济现状如下。

一、英国经济衰退

相关报告表示,欧洲正在步入衰退,而英国象征着一场?完美风暴?,其经济问题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以及政府陷入瘫痪引起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在猜测,是否会重现1970年代末期的历史,英国将再度沦为?欧洲病夫?。

报告还说,油价和电费的上升已经对很多国家造成了冲击,但是英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的处理方法却让英国在能源方面处于极度贫穷的状态。

二、经济衰退相对温和

随着英国能源危机的恶化,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涨已经有点?刹不住车?的迹象,英国央行将会收紧货币政策,而这又加剧了对经济下滑的担心。

高盛认为,英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今年四季度进入衰退,而英国的经济在明年面临着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的压力。

高盛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它预计英国的GDP在明年中期将会下滑1%,而明年将会下跌0.6%,这与高盛之前预计的?英国明年 GDP将增加1.1%?的预期相差甚远。

但高盛称,英国中央银行并未因经济低迷而停止进一步紧缩银根。高盛预测英国银行将在九月提高50个百分点,而11月份和12月份的利率上调25个百分点的预测也存在?上行风险?。

报告还提到,虽然有些人指责英国当前状况是由于?脱欧?造成的,但是英国当前的经济低迷是无处不在的。

高盛称,如果这样的话,明年英国的经济最多会收缩3.4%。但它的基本假设是:?由于财政支持,储蓄过剩,以及就业市场的强劲势头,衰退的程度会比较轻微。?

为什么原油价格上涨这么快?

决定油价命运的时候到了……

从周四开始,市场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在油市,本周最后两天的两场重磅会议可能将改变油价的走势。在真正的好戏开始之前,你是否已经做足了功课?

01 事件梳理

全球油市即将进入至关重要的两天,沙特、俄罗斯和其它产油国正在努力争取召开一次旨在遏制油价暴跌的会议。上周末,欧佩克+成员对此进行了商讨,争论谁应该为原油崩盘负责,导致原定于周一举行的欧佩克+紧急会议推迟至周四(4月9日)举行。

本周五举行G20能源部长也将召开紧急会议。周二晚,沙特方面表示,G20能源部长“特别”会议将在4月10日举行,会议将确保能源市场稳定,G20将采取行动缓和病毒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需求如此疲软,价格如此低廉,世界上大部分的生产商将被迫停产。随着需求不断下滑,库存空间即将爆满,不管是沙特、俄罗斯还是美国,除了减产似乎已经别无选择,对于其他产油国而言更是如此。即便如此,周四的这场会议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02 精选分析

?会议前各产油国的产量和表态一览

在会议召开前,全球主要产油国基本上都已经表过态,金十将各产油国最近的表态都梳理了一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如何看待减产问题的:

沙特1200万桶/日(4月发布)

俄罗斯1129万桶/日(3月发布)

美国1300万桶/日(3月底发布)

巴西306万桶/日(2月发布)

挪威207万桶/日(2月发布)

加拿大578万桶/日(2月发布)

伊拉克462万桶/日(3月发布)

阿联酋300万桶/日(3月发布)

科威特267万桶/日(3月发布)

尼日利亚193万桶/日(3月发布)

总体来看,包括俄罗斯在内,多数主要产油国都表示有必要为了稳定油价进行减产,并且愿意参与其中,但并没有把话说得非常肯定,这意味着存在变数。

拓展阅读: 隔夜狂泻8%后美油早盘涨6% 紧急会议前各方态度到底是怎样的?

美国的表态至关重要

这次美国的态度可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沙特和俄罗斯都要求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加入减产计划,这也是欧佩克+计划邀请德克萨斯州和加拿大的石油生产商参加紧急会议的原因。

俄罗斯和沙特都已经表过态,美国应当一起减产。俄罗斯总统在上周五就表示,已经准备好与美国在油市上采取行动,所有主要产油国都应该参与减产,包括美国、沙特和俄罗斯。沙特也表示,如果有欧佩克+以外的国家加入减产,沙特也会准备减产。

欧佩克消息人士表示,周四欧佩克+的减产规模将取决于美国、加拿大以及巴西等产油国的提议。伊朗油长表示,石油产量削减规模和持续时间,美国和加拿大的减产,减产的基线水平和分配应当在欧佩克+会议前解决。

拓展阅读: 油市的未来都押在特朗普身上了!

?周四的欧佩克+会议有哪些看点?

目前为止,市场对此次达成减产协议的呼声较大。从各大产油国的表态中也可看出,大部分产油国多少都表现出达成减产协议的意愿。而且据俄新社报道,欧佩克+监管委员会已经准备了减产草案。下面我们来看看此次会议人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周四的会议可能出现哪些情景?

尽管市场对减产的呼声很高,但是在最终达成协议之前,一切仍充满不确定性。以下是周四的会议可能出现的几种情景。

最好的情景 无疑就是全球主要产油国同意一起减产。 沙特和俄罗斯再次携手,美国、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也一同加入减产协议。

最糟糕的情景或与3月份的大会非常相似,减产协议破裂,这种情形下油价可能会重返20美元/桶附近的低位, 尤其是在沙特可能通过调整5月官方售价(OSP)展开报复的背景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欧佩克+会议,沙特推迟公布5月原油的官方售价。

当然,出来最好和最坏的情景外,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各产油国互不相让,保持当前的僵局,这也会市场预期落空,油价可能会再次下跌。

拓展阅读: 欧佩克+会议万众瞩目,减产命系油价涨跌前景

减产规模可能是多少?

虽然是否减产都尚未有个定论,但 目前各方普遍预期减产规模将达到1000万桶/日。周二欧佩克代表称,欧佩克分析显示考虑减产1000万桶/日至年底,但不减产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内

此外,也有部分投行作出了较为保守的估计。摩根大通预计,由沙特和俄罗斯领导的欧佩克+可能在周四的会议上同意减产430万桶/日;高盛预计欧佩克核心成员国可能在今年一季度的生产水平上减产500万桶/日,美国等48个产油地区最终削减200万桶/日。

拓展阅读: 特朗普可能不靠谱,但欧佩克+会议基本确定

减产难以彻底解决供应过剩问题

鉴于全球原油需求受损严重, 减产1000万桶/日并不能彻底解决供应过剩问题。 因为这还远远赶不上需求下降的规模和速度。

就仅仅以印度为例,据印度炼油企业的官员称,由于印度当前处于一级封锁状态中 ,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暴跌了70%。若印度按计划于4月15日结束封锁期,4月原油需求量可能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50%左右。 这相当于印度4月石油需求每天减少310万桶/日。从长远来看, 仅印度一国的石油需求量下降,就会抵消欧佩克+拟每日减产的1000万桶原油中的三分之一。

Rystad Energy的Bjornar Tonhaugen表示, 4月和5月油市的供应过剩可能达到2800万桶/日和2100万桶/日,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减产,也许是目前拟议减产规模的两倍,而这对于产油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一个减产幅度。

虽然预期的减产规模明显不足以抵消需求下降的幅度,但若最后达成减产协议,却可以从实质上降低原油库存饱和的风险,并为解决库存问题提供了更顺畅的途径。对于油价来说,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油价面临怎样的命运?

前面已经提到,就算各产油国达成减产100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已久难以扭转供应过剩的局面。油市的低迷,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疫情导致的需求崩溃。因此,在海外疫情出现拐点,经济和原油需求开始复苏之前,减产的有效性值得怀疑,除非减产规模能够完全覆盖过剩的供应量,但这显然不太可能。

这也意味着就算达成减产协议,也难以彻底拯救油价。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油价可能

Oilprice分析师Arthur Berman认为油价可能先涨后跌

高盛 认为, 从减产协议达成到实际产生影响,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该投行预计未来数周内都不会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分析师普遍认为, 除非各产油国能很快达成新的减产协议,否则油价将再度大幅下跌。 不过,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会在第二季度跌至谷底,如果全球经济在第三季度开始复苏,将原油需求的复苏打开大门。

下次油价是涨还是跌?

周四,欧佩克+(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将石油减产协议延长至4月底。听到减产的消息,不仅国际油价先涨为敬,而且高盛甚至给出了三季度油价突破80美元/桶的预判。

还记得大约一年前,国际油价一夜暴“负”,闹出了中行原油宝的大乌龙。也就不到一年时间,国际油价的天怎么说变就变?

原油不仅是大宗商品之王,也是股市里的重要题材。本文将从聚焦3个维度,来探讨油价V型反转背后的机会:

前因后果对策

一. 前因

石油在需求端,与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此,当一年前疫情席卷全球、股市暴跌之时,在悲观的经济预期下,石油的需求自然是萎靡不振。

而在供给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不到20个。如果这些国家能够步调一致,从理论上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油价的。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富得流油的沙特做起了带头大哥,带领各产油国成立了意在通过限产来涨价的欧佩克。(在经济学概念中,像欧佩克这样的组织被称为卡特尔)

数字人民币系列之三:王座下的阴谋(3/6)

菠菜的视频

· 1699 播放

尽管看起来能在原油市场呼风唤雨,但实际上欧佩克面前要面对3座大山:

1.欧佩克成员国内部的矛盾

只有当欧佩克所有成员国都认真履行减产协议,国际油价才能出在高位。但问题是,减产也意味着有价无市,所谓的高油价只不过是直面富贵罢了。所以,站在博弈的角度,每个成员国都有动机在他国减产之时,自己偷偷增产,赶紧把直面富贵落袋为安——可是如果所有成员都这么想,所谓的减产协议就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另外,作为产油主力的中东国家虽然都有着相同的信仰,讲着同样的语言,但是彼此之间却是谁也不服谁。且不说沙特、伊朗分别拉起了逊尼、什叶两大山头,甚至沙特都无法摆平自己阵营里的小弟。比如卡塔尔早就看不惯沙特,于是在2019年初退出了欧佩克。

2.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矛盾

非欧佩克产油国,以前主要是俄罗斯。

尽管俄罗斯已从世界霸主堕落成一个靠出过活的二流国家,但瘦的骆驼比马大,地大物博,且还武力值爆表,俄罗斯仍然是欧美重点提防的对象。

所俄罗斯并不怕沙特来硬的,毕竟后者只不过是一个表面镀金的封建国家。俄罗斯不是欧佩克成员国,也就没有义务遵守减产协定,所以,欧佩克减产让油价上涨,俄罗斯反而占了便宜。

更要命的是,现在不仅是沙特和俄罗斯划江而治的问题了,而是沙特、俄罗斯、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页岩油的冲击

页岩油可以简单理解为品位不高的原油(此处不是学术很严谨,需要有油页岩资源)。然而,技术进步和油价上涨,会让曾经没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变得有利可图。

实际上,美国自身的石油资源并不少,近在咫尺的墨西哥湾里,就有不少大油田。后来,页岩油又极大的增加了石油的供给,再加上美国制造业外流,导致石油需求的下降——美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页岩油动了传统产油国的奶酪,沙特和俄罗斯早就对页岩油不爽了。不过,页岩油在成本上是处于劣势的。页岩油根据开采条件不同,其成本大致在每桶30美元至50美元,要比沙特、俄罗斯的采油成本高出不少。

于是,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沙特拿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觉悟,大量增产,并以跳楼价甩卖原油,意在挤垮美国的页岩油。结果这招真的奏效了,去年二季度,美国页岩油钻探的先锋,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市值暴跌超90%,申请破产保护,成了行业近5年来最大的破产事件。

二. 后果

沙特的目标初步达成,萨勒曼亲王高调表示:“(美国页岩油)钻井的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终于可以限产涨价了——信心爆棚的沙特,甚至同意俄罗斯小幅增产。但沙特可能高兴得有点早,有两个逻辑会在暗中侵蚀其自信的根基:

1. 随着油价的进一步攀升,页岩油可能卷土重来。毕竟只是山姆大叔那边只是公司在财务上破产,但是技术还在,就算是破产后无法东山再起,接盘的公司仍然可以用页岩油钻井技术赚钱。尽管美国页岩油井数量还没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已经从2020年的低点开始回升;

2. 油价上涨无疑是在给光伏、风能等替代能源,以及新能源车送助攻。按照经济学的规律,一种商品涨价,会刺激其替代品的需求上升。如果重回高油价时代,充满电没公里只要5分钱的“人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不是更香吗?

三. 对策

尽管欧佩克很努力地想控盘,但国际油价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国际油价大涨,无疑直接利好“三桶油”——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中海油(美股代码CEO)。但是从股价长期走势来看,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没有成长性也就算了,但是连周期股波段易机会都不给这就过分了,直接走走成一路阴跌的大熊股,说多了都是泪。

其实精于消费股的巴菲特,也买周期股。股神就曾在十几年前在港股抄底中石油,爆赚了一笔。只不过,巴菲特持有了3年就开始清仓了,也就是说股神只是因为中石油超跌才参与,并不是看好长期前景。

但如果把眼光拓展到整个油气板块,甚至是传统工业领域,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机会可以关注的。

例如2020年7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一批天然气管道公司,交易总额约100亿美元。

来源:澎湃新闻

在股神的启发下,我们对于油价上涨的对策,可以关注以下2个投资逻辑:

1. 在碳中和的大题材下,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更低的天然气,将因为需求激增而扩张产能。BP(英国石油公司)就曾在报告中预测,到203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能从自然界中直接利用)中的消费占比将接近25%,仅次于石油。由于油气的价格是正相关的,油价上涨也会带动天然气涨价;

2. 管道是天然气运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三桶油已经将管道资产剥离并转移至管网公司。而且我国管网建设现在仍处于建设期,因此管道材料的供应商将迎来需求的改善。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突发!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化工品暴涨3000元/吨

涨。

12月3日24时,油价调整窗口正式启动,自此后,油价上调,其中,92号汽油每升上调2毛钱,95号油价和0号柴油价格上调均上调0.21元,截至2020年结束,目前仅剩下两轮,分别是2020年12月17日24时、2020年12月31日24时。

2020年最后一次调整油价,也相当于2021年的第一次调整油价,毕竟12月31日24时,亦为2021年1月1日零时,只是根据2021油价走势分析,明年油价或将继续上涨。高盛分析师认为,随着疫苗利好消息的来袭,国际原油需求反弹,同时,非OPEC供应反应并不大,在市场再平衡过程中,2021年油价将上升至65美元/桶。

汽油使用注意事项

在高原地区使用汽油的时候,会由于空气稀薄,充气系数下降,气缸压缩压力和压缩温度下降,可改用牌号较小的汽油而不会产生爆震。

例如在海拔1000米地区,只需用辛烷值为62的汽油。如果汽车由平原地区行驶到高原地区后,在没有换用低牌号汽油时,应及时将点火提前角适当提前,并将主量孔调小,反之,从高原地区行驶到平原时,为了不产生爆震,应将点火提前角减小(即推迟点火),并将主量孑L适当调大。

油价什么时候降下来

美国能源“大动脉”被“切断”,国际油价应声上涨

Colonial Pipeline运营着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系统,这不仅是一条输油管道, 可以说已经接近美国基础设施的“大动脉”。 这条全长5500英里的管道系统运行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和新泽西州的林登市之间,每天运输超过250万桶燃料。 服务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喷气燃料和取暖油等燃料,并为美国军事设施服务。 截至9日,管道主干线仍然中断,尚未给出恢复日期。知情人士透露,Colonial Pipeline输油管道公司周一在一次私人会议上向各州官员发出警告, 尽管该企业计划在本周晚些时候重新开放输油管道,但供应短缺仍可能发生。

能源界人士认为,7日的网络攻击是已知发生在美国的迄今为止 “对能源基础设施破坏性最严重的一次攻击”。 这条线路被一位分析师称为美国 “基础设施的咽喉”, 如果该管道长期关闭,将导致汽油零售价在夏季驾驶旺季前飙升,对美国消费者和经济都可能造成打击。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现货短缺的担忧。如果危机持续,将推高美国油价,扰乱美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ING Economics在一份报告中称, “最大的未知数是关闭将持续多久,但很明显,关闭持续的时间越长,成品油价格就会越乐观。”

上述消息也直接造成了部分能源商品的价格波动。周一(10日)亚市早盘,美国汽油期货涨一度超4%至2.217美元/加仑, 创2018年5月以来最高,美国取暖油期货也上升至2020年1月以来的高点。国际油价方面,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08%,至每桶65.59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1%,至每桶69.03美元。

国际原油冲高,化工行业火速“回应”,最高调涨3000元/吨

国际原油的价格上涨,明显对于化工行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石油产业链及衍生产业链产品火速“回应”。据涂料采购网不完全统计,5月至今已有几十种化工原材料呈现上涨趋势,龙头企业更是抓住一切机会,率先宣布调涨。 盛禧奥、埃克森美孚产品调涨超过1000元/吨,正丁醇、异辛醇、丙烯酸丁酯等化工品陆续上涨,最高上调3000元/吨。

盛禧奥 发函,称其在欧洲的附属公司已宣布调涨其所有级别PS、ABS和SAN树脂在欧洲地区的售价。自2021年5月1日起,或根据现有合同条款,以下产品的合同和现货价格将上调:

斯泰隆GPPS上调105欧元/吨(约818元/吨);

斯泰隆和斯泰隆A-Tech、斯泰隆X-Tech和C-Tech HIPS上调105欧元/吨(约818元/吨);

迈纯ABS树脂上调160欧元/吨(约1247元/吨);

TYRIL SAN树脂上调170欧元/吨(约1325元/吨)。

埃克森美孚 决定从即日起 提高Santoprene(TPV)产品价格200美元/吨(1286元/吨)。

11日, 正丁醇 报价16000元/吨, 月内上涨3000元/吨,节后三日涨幅19.71%。

11日, 异辛醇 报价16500元/吨, 月内上涨2300元/吨。厂家报价为16800元/吨左右, 上游丙烯行情高位盘整,异辛醇成本支撑较好,下游采购积极性较好,近期异辛醇装置停车检修较多,供应不足。

11日, 丙烯酸丁酯 报价18600元/吨, 月内上涨2166.67元/吨。

11日, 苯胺 报价11566.67元/吨, 月内上涨833.34元/吨。目前苯胺市场供应仍呈偏紧状态。 华东主流商谈在11520-11700元/吨承兑,华北市场主流商谈在11300-11400元/吨现汇,11520-11620元/吨承兑。

11日, 环己酮 报价11060元/吨, 月内上涨640元/吨。 华东环己酮市场价格上涨,成本支撑强劲,环己酮厂商报价跟随上涨,华东市场价格11100-11300元/吨现款送到。山东环己酮市场价格上涨, 纯苯挂牌继续上调300至8000元/吨, 企业报价跟随成本上涨。山东出厂报价10900-11000元/吨现款自提,市场报价10900-11000元/吨现款自提或短送。

11日, 纯苯 报价8030元/吨, 月内上涨620元/吨。 中石化调涨300元至8000元/吨后,市场交投活跃, 现货成交至8300元/吨高位。

11日, 环氧丙烷 报价19400元/吨, 月内上涨500元/吨,万华化学环氧丙烷报价19800元/吨,月内上涨500元/吨。

11日, 苯酚 报价9380元/吨, 月内上涨460元/吨。 原料纯苯向好,苯酚工厂价格上调,利好支撑下,持货商控量推涨。

11日, 苯乙烯 报价10133.33元/吨, 月内上涨383.33元/吨。 纯苯偏强为主,苯乙烯成本支撑好,加上现货供应依旧偏紧,预计苯乙烯维持高位整理为主。

11日, 丙烯 报价8313.91元/吨, 月内上涨268.09元/吨。

国际油价有望冲上100美元,化工行业涨势难停

对于后期的油价走势,多数机构均表示看好。美国原油库存显著下降,这对油价也有一定提振作用。高盛预计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达到80美元/桶。有分析指出,在狂热的市场氛围下, 国际油价未来或将冲上100美元的高位。 市场上的一些交易员甚至现在已经提前以每桶1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3个关键月份的原油期权。

中国市场迅速恢复,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虽然当前原油供需关系仍存在变数,但市场总体保持乐观态度,机构认为对原油的新增需求将大于减少的需求,因此油价总体呈现上涨态势。而作为化工行业的源头端,也是世界重要能源的石油产品价格高位震荡,无疑对于化工产业链和衍生产业链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二季度众多变数的存在,都成了助力化工品价格上涨的无形推手。

油价暴跌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目前市场担忧供应进一步收紧,油价被推升至120美元以上,最高触及130美元。U.S.BankWealthManagement的员工RobHaworth表示,要想油价下降,市场需要看到OPEC产量或美国的钻探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最新消息:

周一,由于美此前表示正在讨论对俄实施石油禁运,国际油价开盘飙升,布油一度触及每桶139美元。

尽管市场各方对购买或投资俄罗斯石油越来越谨慎,但有关正式禁运的消息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除此之外,上周末,沙特阿拉伯提高了其主要混合原油的价格,以及利比亚表示其石油日产量出现下降,为油价上涨带来更多利好消息。虽然目前伊核谈判取得进展,从长远来看可能会为市场带来部分缓解,但这依然难以阻挡油价上涨步伐。

据悉,此前,沙特阿拉伯提高了所有地区的原油价格,将其下月运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提高到每桶4.95美元,高于基准价格。这是自2000年开始汇编数据以来的最高溢价。

而利比亚石油部长MohammedOun表示,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已降至100万桶以下。

此前3月4日,高盛集团能源研究主管DamienCourvalin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俄罗斯原油继续无人问津,油价可能在未来三个月达到每桶150美元。

“我们在库存方面没有缓冲,而且页岩油生产商再次告诉我们,供应弹性非常小。因此,我们将面临最后的缓冲,即需求破坏,这需要很大幅度的价格变动。”

地缘局势升级后,炼油厂和其他买家开始回避俄罗斯原油,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

他还表示,一旦油价突破每桶150美元,可能会开始出现需求破坏。

下次油价是涨还是跌?

欧佩克一揽子原油均价周三跌破每桶30美元,创近12年以来新低。分析指,中 国市场的动荡正对所有资产造成沉重打压。欧佩克成员国沙特和委内瑞拉正大的风险,若2018年前还不能迫使非欧佩克产油国减产,沙特或考虑改变策略。

瑞士研究机构Petromatrix

GmbH的董事总经理雅各布(Olivier

Jakob)表示,中 国市场的动荡“正对所有资产造成沉重打压”。

前不久,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国际油价仍然面临进一步下跌风险,油价在跌到现金成本的每桶20美元前可能不会停止脚步。就连欧佩克也持悲观态度,该组织近日发布原油市场年度展望认为,虽然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但这种情况将在5年内得到改善,预计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将逐渐上升,而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产量仅会小幅增长,这使国际原油市场有望重新走向平衡。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做原油,想在这个投资市场翻仓;

涨。

2020年最后一次调整油价,也相当于2021年的第一次调整油价,毕竟12月31日24时,亦为2021年1月1日零时,只是根据2021油价走势分析,明年油价或将继续上涨。

高盛分析师认为,随着疫苗利好消息的来袭,国际原油需求反弹,同时,非OPEC供应反应并不大,在市场再平衡过程中,2021年油价将上升至65美元/桶。

油价上涨

在世界关注中东局势的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政治危机并非这次油价飙升的唯一原因。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能源从此时供应来看更加全球化,过去几次石油危机往往围绕波斯湾发生。而今天拉美、西非和东欧都成为新的能源来源地。2009年时,俄罗斯已经超越沙特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生产国。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量在全球原油产量的份额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51%下降到今天的40%。